見裴厭把其他袋子里的錢倒出來,他才把手里這個放到旁邊。
反正沒別的事,裴厭把箱子打開,從里頭掏出兩個錢袋,是上回撥出來的錢,一個裝了三兩,另一個裝了一兩,既然有戥子了,稱一稱也放心。
裴厭先稱了三兩的,看一眼準星,說:“對著。”
他說著,也把戥子桿讓顧蘭時瞅一眼。
織布機子的錢和明年蓋屋子的錢已經都撥了出來,這兩個小袋子沒動,而剩下的,則多是賣蛋和賣豬得來的。
顧蘭時想一下,說:“花大錢的地方再沒有了,那,剩下這些……”
裴厭抬頭,一邊思索一邊說:“今年過年不用買肉,但年禮酒水要買,得預留一些,還有年節時別的吃用,糖瓜膠牙餳,對聯燈籠,待客也要有雞鴨魚,咱們自己的雞鴨不想殺,就得買幾只回來。”
“豆子也得買,五豆和臘八都要用,家里只有柴豆花生還有一點紅豆。”顧蘭時又道:“一進臘月,就慢慢要備年節時的東西,吃吃喝喝這些小零碎,沒有也不行。”
“糕點酥點,蜜餞果脯,來客也得備上。”裴厭補充道。
他慢慢開口:“三個舅舅一個姨母,岳丈那邊自不用說,酒水都得買上,再就是村里三個伯父。”
他倆是小輩,別人不提,這些親戚長輩過年時肯定要走動的,過年著實要花上一筆。
顧蘭時琢磨了一下,說道:“三兩銀子,應該足夠了,咱們自己殺一頭豬,賣不賣都無所謂,一吊子肉也能做年禮。”
“嗯,帶酒肉也好,比別的東西強點。”裴厭點點頭。
鄉下人平時吃肉不多,可不就指著過年過節時能多吃點,能提一吊肉走親戚,已經是很好的年禮了,親戚不但能自己吃,有人還會直接用來待客做菜,讓席面更豐盛些。
裴厭又拿起戥子,稱好三兩銀子以后,用一個小錢袋裝起來,這是用來過年的錢。
“剛好是賣豬錢,兩頭豬沒了。”顧蘭時笑著說。
已經賣了兩頭豬,一共是四兩,買鐲子花去一兩。
“過年不一定能花完。”裴厭笑了下,把剩下所有碎銀用手攏了攏,堆在一起。
“我稱稱。”顧蘭時興致不減,從他手里接過戥子。
剩下的碎銀一共有五兩二錢。
其中一兩八錢是天冷后賣高價蛋掙到的,余下二兩四錢,則是這一年中斷斷續續積攢下的碎銀子,最后一兩,則是剛才從十一兩里取出來的。
“散的銅子兒先不數,我裝起來,改天去買豆腐還有豆皮回來吃。”顧蘭時把銅錢袋子打開。
整串的錢更好數,一共十三串。
平時賣菜賣雞蛋,賺到的基本都是銅板,雖然掙不到什么大錢,但平時做飯炒菜用的油鹽醬醋豆腐肉,都是靠賣菜買回來的。
他倆年輕,舍得犒勞自己,像什么糕點蜜餞,常常往鎮上跑,買起來方便,因此家里經常都有,偶爾還會去鎮上趕集吃飯。
比起村里其他人的節儉,他倆小日子過得是真挺不錯。
邊掙邊花,邊花邊掙,他倆只有四畝地,打了糧要交官府一部分,余下的還要保證夠他倆一年吃用,因此這兩年種地從沒有賣過糧食。
雖然賣了新米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陳糧,手里就能攢下一些錢,但裴厭不愿這樣做,顧蘭時跟著他已經夠苦了,再沒有新米新面吃,豈不是他的過錯。
顧蘭時慢慢算賬,說:“十三串,也就是一兩三錢,再加上碎銀子,攏共是六兩五錢。”
他倆田地少,裴厭又不出去做工,只在家里侍弄菜地養豬養雞,到年底有這么多,已經不錯了。
“對了,還有三頭豬呢,賣了之后能到手六兩,也算進去。”顧蘭時笑瞇瞇的,又道:“咱倆能吃能花,還能存下十二兩五錢,好厲害。”
“是厲害。”裴厭忍不住笑了,順著他的話一起自賣自夸。
第18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