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衫薄,方小枝是過來人,看出顧蘭時有了身孕,因不知道幾個月,她沒多嘴詢問,同時心里想起自己兒子李梅,也成親一年了,還沒動靜。
她暗自在心里琢磨,回頭還是催催,她家姑爺比裴厭還大一兩歲,好容易成了親,一鼓作氣再把孩子生了,最好是個兒子,以后日子也好過。
送方小枝和李保兒出門后,顧蘭時才回去擇野菜。
他懷有身孕的事沒有張揚,如今只自己家里人知道,偶爾在路上碰見村里的嬸子阿嬤,會瞅他肚子兩眼,有心熱的長輩,還會關切問他兩句。
尋常人家過日子,其實也沒什么仇怨。
春日短暫,一進四月,漸漸有了初夏的模樣。
忙碌依舊不減,菜地里的菜慢慢開始出了,長得最快的春菜很便宜,新興起的小菜價格好點,但種的少,顧蘭時又愛吃,裴厭就沒怎么賣這個。
春蒿和韭菜起來了,這兩樣都是割茬的,春扁豆也能摘了,去年種的大蒜已經可以抽蒜菜,菜瓜樣數漸漸變多,不再單調。
劉大鵝不再等太陽出來才趕路,只要天氣晴朗,他凌晨就出門,過來和裴厭一起割菜摘菜,想趕鎮上的早集去賣菜,就得早早從家里走。
等裴厭趕車去賣菜以后,田里有活的話他直接去田里,不怎么在后山待,要是田里的草拔過一遍,也不用澆水上肥,他就背著竹筐到處打草,直到裴厭從鎮上回來,才會跟著進門在院里歇一歇,喝點茶水吃幾塊糕點或饅頭包子墊墊肚子。
大菜地出菜了,連帶著劉大鵝家里人也能吃上,顧蘭時和裴厭都不是吝嗇的性子,隔幾天就讓劉大鵝帶回去半籃子或一籃子菜。
不止要忙這些,沒幾天,三伯顧鐵橋給找了幾個蓋房工匠,因只起兩間屋子,不算什么大活,裴厭也到周家村找好了盤炕的匠人。
挖土夯地基,活黃泥、編竹板篾席買青瓦,院里亂糟糟的,等到蓋好后才能徹底拾掇齊整干凈。
一連好幾天,太陽熱辣辣的,沒有下雨,匠人自然每天都來,有時晌午干得熱累了,還會直接打赤膊。
顧蘭時在灶房切菜,家里別的沒有,就數菜蔬多,干重活的漢子飯量都大,因此他沒有摳搜,每一頓菜量都足足的,有時也有葷腥。
聽到外面干活的動靜,從灶房看不出去,他沒抬頭,撈起盆里的菜甩甩水,又切了好大一堆,裴厭在家,能聽到說話聲。
劉大鵝出去打豬草了,有這么一個人手,確實幫了很大的忙,最起碼,打草和田里的活有人看顧了,不用裴厭在所有事上都費心費力。
谷場上整齊放了一堆青瓦,是從寧水鎮另一邊的瓦窯買回來的。
原本他倆商量著,一間養雞一間放雜物,用不著花費太多,因冬天冷,泥墻厚實,這個必不可少,屋頂糊兩層竹板木板,再上一層黃泥,最頂上放厚實的茅草就行。
但后來一想,茅草三兩年就得爬上去換,下雨融雪時,也沒有青瓦那樣順當,想把冬天養雞當成長久營生,暖屋還是弄好點結實點。
裴厭在和領頭的還有盤炕匠人商量火墻的事,連炕帶墻壁要是都熱了,屋里會更暖和。
這個屋子以后多半只用來養雞,因此炕不用盤那么高,有個炕也好和地面區分開,給炕上鋪了稻草,母雞自然會把土炕當成窩。
養雞只在深秋冬時,平時屋子空閑,只要打掃干凈了,萬一來人夜宿,還有間屋子能住,有備無患。
不過好幾天了,顧蘭時都想不到他倆有什么親朋會在家里夜宿。
屋子的事不用他操心,他只需把飯做好,有時方紅花會過來幫忙,順便看看屋子怎么樣了。
天公作美,蓋屋子這大半個月一直沒有下雨,只陰了兩天,因此沒有耽擱進度。
土墻厚實,屋頂結實,新做的門窗已經安好,因不常住人,窗子不是很大,能打開透氣就行。
兩間屋舍相連,大小相同,中間沒有打通連接,各自有門窗。
靠北邊的一間顧蘭時打算用來放雜物,南邊盤了炕,自然用來養雞。
屋子大小是裴厭和工匠一起商量出來的,特地讓蓋大了一點,冬天養二三十只母雞不成問題。
其實去年在西屋養雞時,還能比十五只更多,但一想母雞太多,糞便潮濕更大更臭,屋子透氣不如外面雞舍,養太多的話很容易生病,不值當。
兩間新屋子不著急用,再曬曬也好。
因買了青瓦,屋子又大些,還特地讓做了火墻,開銷比他倆原先預計的要多,花了二兩多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