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農家樂,吳東華可有話說。“上次做的柿餅曬好了,放起來捂出了柿霜,可漂亮了。我們帶了些回來,她買了好多禮盒,裝起來到處送人,說是自己親手做的,怎一個自豪了得”
何瀾笑起來“自豪怎么了,我們做的柿餅就是好吃,你難道還少吃了”
這柿餅應玲瓏也嘗過,確實好吃,柿子的品種好,做出來的柿餅肉質柔軟,紅亮透明,甜香十足。每咬一口,都是軟軟糯糯的口感,甚至有自己在吃什么流心甜點的錯覺。柿霜也出的均勻漂亮,薄薄的一層入口即化,讓人吃了一個還惦記著下一個。
何教授又說“桑老板最近想建一個溫泉池,也不知道進展怎么樣了”
應玲瓏挑眉“溫泉池”
何教授奇怪“原來你還不知道呢。秋冬鮮果是越來越少了,桑老板想打造一些新的游樂項目,溫泉池就是其中一項。不過我們走的時候,還沒開始建造,可能是還沒規劃好吧。”
應玲瓏最近確實是太忙了,不知道桑宣宣自己計劃了這么一個大工程。不過她只管入股和分紅,也有自己的店要忙,宣山的各種事都是桑宣宣自己張羅的。
等吃完了飯,問問她有沒有什么需要自己幫忙的吧。
兩碗熱氣騰騰的撈化送上了桌,何教授聞了這么久空氣中飄蕩的鮮味,早已饑腸轆轆。趕緊夾起一筷子米粉送進嘴里,米粉很細,所以掛滿了湯汁,口感極其爽滑,韌中帶著一點彈,好像不用怎么咀嚼就直接滑進了胃里似的。
吃了幾口粉,何教授才舀了一勺湯喝,高湯熬出了食材本來的鮮,調味料加的并不重,湯色看著尤其清,不見油不見色,清湯寡水的。但是一嘗才知道工夫深,清淡,卻極其鮮美。
除了骨湯的鮮,出鍋后澆上的蝦油也為湯頭增加了一抹獨特的鮮。蝦油是撈化的靈魂調味料,可以倒進湯里,也可以裝在小碟里,用配菜蘸著吃。但毫無疑問的一點是,蝦油激發了各種食材的滋味,讓撈化的美味程度更上一層樓。
配菜和骨湯也是相輔相成的,這些食材在湯頭里翻滾入味,也把自身的鮮味融進湯中。
何教授挑了幾個花蛤肉吃,新鮮的花蛤尤為肥美,在清湯里滾過,既保留了屬于海鮮的鮮甜,還融入了骨湯的醇香。
肉片切得不大,剛好能入口,肉里帶著一點筋,入口細嫩有嚼勁。
就連平平無奇的空心菜,也在鮮美的高湯里升級進階,化身成汁水充沛,帶著鮮味的超級美味空心菜。
再看向吳東華,讓應玲瓏驚訝的是,吳東華點的配菜相當“老派”,竟然有豬血、鴨胗和油條。
事實上,在撈化最初的版本里,配菜主要是動物內臟和下水,但這樣口味未免單調,現在的許多年輕人也不喜歡吃這些東西,嫌味道太重,而撈化的包容性很好,大部分食材下在里面味道都不會差,海鮮、丸子、鮮肉、青菜增加了配菜的多樣性,讓大家可以自由搭配。
新版本的配菜風格多樣,讓撈化可以做到越撈湯越鮮,越撈味越美。但原來的配菜版本也有它的長處,不然也不會一代代的傳下來。
豬血里有孔洞,夾起一塊放入口中,輕輕一咬,孔隙里的湯汁爆出來,有是一種難言的滿足。還有油條,剪成小段以后進到湯里,油條的酥脆與骨湯的醇厚,兩種不同的口感在嘴里碰撞,新奇又美味。
何教授夫妻吃完一碗撈化的功夫,應玲瓏已經吃了三碗。兩個人沒有驚訝,看應玲瓏好像也沒有撐著,善解人意的說“掌勺不是個輕省活,多吃點也是應該的,應老板最近應該忙壞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