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清,你們家的孩子最近可好”
曹寅聽他起了這個話題,就意識到皇上也知道太子和大哥斗得不可開交了。連忙說“奴才家中孩子調皮,或許是還沒長大,不懂事兒,整日在家里面鬧騰,鬧得家里雞飛狗跳,一塊兒點心就能爭起來,又都覺得對方的東西好想弄到手里,奴才實在是厭煩,不想管,然而又不得不管,畢竟孩子還是要教的,不教不成器。”
曹寅覺得自己已經暗示到位了,然而康熙聽著卻想到了自己那群沒出息的兒子小的時候也是這些臭毛病。跟曹寅以一副過來人的口氣說“孩子都是這樣,長大了就好了,長大了就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惦記,長幼有序”
說到這里康熙頓了一下。
曹寅當沒發現,落下一枚棋子說“是,都是這么說的,可是奴才家的孩子年紀都小,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長大。”
康熙嘆口氣,心里更煩。
這千萬里江山、幾代人的基業、千萬斤的重擔太子挑的起來嗎
他立即跟梁九功說“去把太子請來,就說朕要問問他禮部奏請為諸位皇子封爵的事兒他怎么看。”
梁九功出去了一會,康熙跟曹寅說“這事兒一日沒解決朝中就一直議論紛紛,兒子大了,樹大分枝,該分家了。”
沒一會太子來了,手里拿著折子。曹寅趕緊請安,太子看他們正在下棋,親自扶起曹寅客氣了幾句。
康熙問“你兄弟這事你怎么看”
太子剛才就和一群
人在討論這件事兒,出門的時候這群人還拉著他講皇上之所以把這事交給太子,就是要看看太子有沒有容人之量。
其中有人暗示,前些日子對待勇憲王有些操之過急了。如今朝中和宗室都有非議之聲,讓他不妨在這件事上表現的大度一些,向皇上和諸位大臣宗親展示容人之量。
太子聽了,就說“這折子兒子剛才看了,這是根據兵部報上來的功績大家合計的,算得上有理有據。大哥那里,兩次征討噶爾丹能累計封王,三弟那里,軍功卓著,也能封王,自四弟以下,都有亮眼之處,封貝勒也是應該的。兒子覺得依照著折子上的奏請就行。”
康熙皺眉“別人倒也罷了,你七弟呢”
老四老五老六跟著大將們劃水,老八在御帳來回傳信,老七是真有斬獲,就這一筆帶過了
太子一時語遲,隨后就說“兒子這是看了上面戰功奏報,有什么樣的功勞,該給什么樣的爵位,難不成下面沒有把七弟的功勞全給錄上兒子沒有找兵部詢問,要不等兒子核實后再發”
康熙問“你怎么核實依據什么核實”
“自然依據兵部記錄核實。”
康熙沒說話,這就是他覺得太子差點意思的原因。兵部的記錄大部分是真的,然而牽扯到皇子,這些皇子的記錄大部分是假的,就老三在戰場上表現確實亮眼,功勞是有的,可是擠一擠,里面有多少水分大家是知道的。
太子不愿意觸動最底層的東西
換句話說他沒有掀桌子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