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看看十一阿哥,他也有滿肚子的看法,但是看了看康熙和太子,謹小慎微的他不敢和十一阿哥這樣隨便說,只能在心里猜測康熙和太子的心意,說“兒子覺得是該放在內務府,鹽稅以前都沒收上來戶部照樣運轉,但是如今內務府花錢的地方多,還是要放在需要錢的地方。”
太子微笑了起來,這話就是他的意思。
康熙點點頭,表示知道了,就問十三“你說呢。”
十三就說“按照十一哥的意思,這鹽稅就該是內務府收,畢竟在內務府的那群包衣看來,讓鹽商掙了錢不如讓自己掙錢,而且有他們在,這鹽稅是肯定能收上來的。
再加上昔日鹽商進京拉攏官員,兒子聽說揚州的官兒大部分都是他們自己挑的,用銀子上下打點,挑選合適的,和他們沆瀣一氣的,在吏部那邊過一道手,到時候這些官兒庇護他們,他們只管偷稅,當官的只管撈錢,你好我好大家好,這是好多年的事兒了,一直杜絕不了。
只是鹽稅是大稅,不僅多還源源不絕,這樣穩定的稅收取之于民應該用之于民,怎么收稅是另一回事,該當別論,不該拿來和到底誰收稅放在一起論,就是讓內務府收稅,誰能保證二十年后內務府的人不和鹽商們沆瀣一氣兒子的意思是這稅給戶部,將來修繕河道,賑濟災民,都該從這稅里拿錢。”
康熙點頭,這就是康熙的意思。
太子看了一眼十三,沒說話。
十四迫不及待地說“兒子覺得這稅戶部和內務府一替一年,都能收”
這是什么糊涂話,康熙都氣笑了“等等,十四這話聽著也太不靠譜了,事兒不是這么算的。”
“汗阿瑪你聽兒子說完啊剛才哥哥們說了兩個問題,一是不好收稅,二是該給誰合適。一替一年就是不好收稅的解決辦法,您想啊,內務府就說去年你們給戶部交的可不是這個數啊,再下一年,戶部會說糊弄誰呢,你們是只怕內務府不怕我們啊這不就把收不上稅的問題解決了嗎”
康熙笑著搖頭“傻小子,這確實是把稅收上來了,但是也盤剝太甚,最終是百姓吃不起鹽了。”
他跟這幾個兒子說“你們回去都寫篇折子交來,細說這事兒,再把你們想到的解決辦法寫在折子上,有不懂的去問哥哥姐姐,務必寫的完整些,寫的好的,朕重重有賞,嗯,十日后交上來,回去吧。”
幾個兒子躬身領了命令,十一和十四很有信心,因為設計鹽稅,這里面的道道最了解的是海棠。
這倆都不約而同地去找海棠,十三阿哥也是這樣想的,拉著十二阿哥問“十二哥,找九姐姐呢,你去嗎”
十二阿哥點頭“一起去。”
四個人臨上車,太子的太監跑來找十三“十三爺,您等等,太子爺找您呢。”
十三就說“兄弟們先去,我等會去。”
哥幾個也沒放在心上,十四上車就說“去郎惠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