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比曹寅大四歲,曹寅只能說“心里惦記妻小,不怕您笑話,奴才一輩子就活了這一家人,離得遠了實在是惦記。”
康熙嘆口氣,曹寅一輩子就活了一家人,大部分人都是這樣,一輩子把家庭經營得和樂就夠了,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子孫。康熙想想自己,覺得自己這一輩子就活了江山基業,這也算是對得起祖宗和子孫了。
曹寅還在說“奴才倒也罷了,主子爺看著還很健壯,跟十年前一樣。”
康熙笑著擺手“不行了,比不了當年了。”他聽著覺得挺順耳的,覺得自己還年輕。
曹寅笑著奉承了幾句,心里的心酸更濃,帝王遲暮,讓他生出對未來的彷徨。
康熙和曹寅之間有一些感情,沒先說公事,先聊了一些私事,康熙問起曹寅女兒備嫁的事兒,說道“咱們年紀差不多,朕兒女大部分都成家了,孫兒都好大了,你的長女才成家,唉,朕以前時常為你想著,無兒無女該怎么辦現在有今日,朕也能放心。”
康熙這話也不全然是假話,曹寅是真的很感動,忍不住抹眼淚“奴才當年也以為沒子女緣分,唉,不說了,奴才謝主子爺惦記。奴才這幾代人也攢了些家底,分出一些給孩子帶走,奴才家里第一次出貴人,她只要能過得好就夠了,也不求別的。”
“你這才是人之常情,貪圖金銀這些物件什么時候是個頭啊,李煦噶禮二人的操守朕是知道的,不過分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行了,可他們現在越來越變本加厲噶禮在江南都做了什么”
曹寅心想噶禮,這不是我背后說你壞話,只不過是把你做過的事兒說一遍罷了
此時身為兩江總督的噶禮也進京了,外官進京有個不成文的規定,要送禮給京中的大小山頭。
噶禮自然也不例外,帶著大量財物進京,先去拜見各路王府和貝勒貝子府。
這些王府有的見有的不見,但是前兩天幾乎都是在送拜帖。噶禮本就是京城的人,也在京城有房子,下面的官員有不少來請安的,噶禮挑挑揀揀,有的見,有的不見。
這里面有個他很感興趣想見見的人,就是李煦,于是立即請了李煦來。李煦登堂入室拜見了噶禮的母親,李煦的生母文嬤嬤和噶禮的母親都是康熙的乳母,有交情在,自然要見面。
此時噶禮的母親從佛堂出來,看著李煦,客氣地問“你娘最近身體好嗎”
李煦回答“身體好著呢,一頓能吃一碗飯。”
噶禮的母親點頭“這是大福氣啊,我都吃不了這么多了。”
李煦說“不然您隨著噶禮大人到江南去,一來能和老姐妹見見,二來江南好地方,水土也有利于調養身體。”
噶禮的母親搖頭“罷了罷了,我不去江南,阿彌陀佛,當初在山西,來陪我說話的姑子們都穿著錦繡袈裟,每頓飯幾十人侍奉,走路腳不沾地,我真是受夠了,再這樣下去折壽啊”
噶禮的臉色瞬間變了
李煦覺得尷尬“不打擾您了清修了,我們兄弟這就退下。”
噶禮的母親點點頭,此時外面的丫鬟進來,說道“老太太,老爺,宮里頒發賞賜來了。”
臨近過年,康熙每年都會讓內務府給這些乳母送錢物做賞賜,這錢不多,也不指望用這筆錢過年,就是這份殊榮難得。
噶禮和李煦喜氣洋洋地去接了,兩家有今日都是建立在是
康熙奶兄弟這層特殊的關系上的。
噶禮讓人把賞賜送回去給母親看,跟李煦說“我就盼著這幾位老太太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