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能做成世子夫人的姜氏暗中嫉妒了謝云初一把。
自王書淮還朝,皇帝便有敲打他的意思,王書淮也不慌不忙,晚出早歸,陪妻逗兒,享浮生之樂,不少朝臣看出皇帝與長公主卸磨殺驢,暗中對這位帝王心生不滿。
然而就在天禧十二年開春的當口,該是西楚約定交付最后一批馬匹之時,只是西楚驟然撕毀協議,突然將大晉過境的商戶給扣留,打著大晉給了假絲的借口,不予兌付馬匹。
此舉徹底激怒了朝臣,若是忍氣吞聲,鄰國只當大晉好欺負,長公主與皇帝商議后,下旨出兵西楚,然而,西楚早就有備而來,前三次戰事,大晉節節敗退,相繼丟失了兩處邊境要塞,朝廷震動。
西楚主帥正是曾經的靖安王世孫,如今的靖安王孟魯川,孟魯川忍辱負重苦心謀劃三年,只為一雪前恥,大晉悍將相繼敗在被割了舌的孟魯
川手下,
朝堂上下一片消沉。
自有膽怯的朝臣提議和談,
為長公主拒絕,
“倘若這個時候和談,如同戰敗求和,大晉還丟不起這個臉。”
又有臣子越眾而出,陳情讓王書淮以監軍的身份提督軍務。
“那孟魯川曾敗在王侍郎手下,只要王侍郎趕赴邊關,也能一提將士們士氣,震懾住敵軍。”
“再者,王國公曾是征楚的三軍主帥,西楚人對王國公既敬且畏,讓他的后人出征西楚,是不二選擇。”
放王書淮去邊關,無異于虎入深山,長公主和皇帝都心存顧慮。
只是時局不容他們思量,戰事吃緊,第四次敗仗消息傳來京城時,國公爺暗中授意鎮國公上書讓信王奔赴西南邊境抵御西楚。
年邁的鎮國公在清晨廷議時,叩在奉天殿門檻外,提出此議,而這份折子長公主想都沒想拒絕了,西楚入侵的同時,蒙兀也遣小將頻繁侵擾,倘若將信王調去西楚,蒙兀必定趁虛而入,屆時蒙兀鐵騎一路殺至京城腳下,沒準重蹈土木之變的覆轍。
誰也不敢拿京城幾百萬生民開玩笑。
況且長公主更不愿信王手握大軍。
如果一定要做選擇,長公主寧愿王書淮前去西楚。
就這樣,國公爺使了一招聲東擊西,逼得長公主下令讓王書淮以提督軍務的身份前往邊關。
王書淮這一去又是將近半年,那孟魯川急于給王書淮一個下馬威,屢屢用各種污穢的字眼侮辱王書淮,逼著王書淮出城跟他決戰,王書淮反而不疾不徐,慢慢磨掉對方的銳氣,至第四個月,也就是天禧十二年五月時,王書淮終于一鼓作氣狠狠挫了對方兵鋒,奪回了失去的城池,消息傳到京城,滿朝文武歡欣鼓舞。
戰事告一段落。
離著謝云初重生,過去了整整四年,近一年,她和王書淮聚少離多。
只是無論多忙,無論戰事有多吃緊,每隔五日王書淮總有家書回來,或買些邊關各式各樣的小玩意兒給孩子,或親自做了紙鳶捎回,上面畫著她的模樣。
謝云初每每看著紙鳶也有片刻的失神。
丈夫在外頭建功立業,謝云初也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
漕運碼頭人煙埠盛,欣欣向榮,玲瓏繡也已在揚州和金陵開了分館,儼然成了大晉最負盛名的招牌,謝云初閑下來,又琢磨著做些別的行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