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看著柳煙凝,笑了起來,“你一定是帶著孩子去看望丈夫的吧”
柳煙凝點頭,“您看出來了”
老人笑道“我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帶著孩子千里迢迢坐車來探望他父親,到了地方之后,我愛人很忙,基本也見不著面,也就是距離隔得近了,在東北的時候隔了三千多公里,來到蘭城之后,隔了幾百米,就是見不著人。”
柳煙凝無聲地嘆了口氣,她不知道自己帶著阿寶過去,會不會和老人一樣,即使已經隔得這么近了,就是見不著面。
但來都來了,隔幾百米,總比隔兩千公里好得多。
老人沒追問柳煙凝的丈夫是做什么的,她大概也能猜到了,她將自己知道的關于蘭城的東西都說給了柳煙凝聽。
從老人的談吐,柳煙凝知道了她不是壞人,漸漸地也放下了防備,跟老人交談了起來。
人的修養不是后天刻意的培養就能增加它的厚度,只有閱歷才行。和老人交談過后的柳煙凝震撼不已,活到這個歲數的老人不管在學識還是見識上,都讓柳煙凝肅然起敬。
阿寶靜靜地聽著,他很聽話,知道自己亂跑的話會嚇到媽媽,所以乖乖地坐在一邊,但他很喜歡聽老婆婆說話,她講了很多隴省的風土人情,那是阿寶在書上看不到的知識。
因為有老婆婆的陪伴,剩下的十個小時也沒有那么難熬了。
老婆婆還告訴柳煙凝下車之后要怎么趕路,哪種車可以坐,哪種車不能坐,甚至還告訴了她哪家面館好吃。
“但是那都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現在不知道還在不在。”
老人說起這些的時候,神情無比的懷念。
“您家人怎么不陪您過來”柳煙凝有些疑惑,老人的家人為什么能放心讓她一個人來。
“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我也不想麻煩他們,再說了,我在這個地方待了十幾年,誰也沒有我熟悉,我一個老婆子,人販子也看不上,安全是沒有問題的。”
老婆婆低聲交代柳煙凝,“一般人販子不會來臥鋪,臥鋪管得嚴,他們也舍不得花這么多錢坐臥鋪車,但是你也一定要小心,到了蘭城之后,處處要小心。”
老人后怕地說道“當年我第一次帶著孩子過來的時候,孩子就差點被人販子給拉走了。”
柳煙凝鄭重地點頭,“我知道的,阿姨。”
老人笑道“當年我還不止帶一個孩子,那時候沒有計劃生育,我們家四個孩子,帶著四個孩子來蘭城的時候,我害怕孩子們走丟了,一個一個用繩子拴起來,就系在我手上。”
柳煙凝點頭,“那我也系個繩子。”
阿寶是很乖,可是柳煙凝也不敢掉以輕心,畢竟阿寶還是個孩子,阿寶是她的命,要是阿寶沒了,她的命也就沒了。
婆婆從包里取出一段毛線給柳煙凝,昨天老婆婆上車了之后還打毛衣呢,打發時間。
經過了三十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火車終于緩緩地停靠在了蘭城火車站的站臺上,柳煙凝將婆婆給的毛線系在自己和阿寶的手上,背上背包,拖上行李箱,準備要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