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她做好當個木頭娃娃的準備,迎接她的是一堆綾羅綢緞以及很多尚未打磨的玉石。
十一月底,長安城銀裝素裹,長信殿的寒梅怒放,太后披著斗篷在屋檐下賞梅,突然看到一輛馬車慢吞吞過來。太后瞇著眼問身邊宮女“那是皇后的車”
“像三公主的車。”離得遠,白雪刺眼,宮女看得不甚真切。
太后感動之余又生氣“這個實丫頭。跟她說了天冷就別來了。”
“這場雪是夜里下的。三公主昨日走的時候說過今日還來,怕您等她吧。”
太后“不會使個人過來稟報一聲”
車到長信殿外,果然是三公主,身著紅色斗篷,立在白茫茫雪地里仿佛一朵嬌艷的花。那斗篷是日前太后令人給她做的,所以太后一眼就認出來。太后一臉無奈,準備回屋等著孫女,看到孫女沖車里伸手。她停下來,車里又出來一個女子,太后詫異“皇后”
衛子夫聽到聲音抬頭,松開女兒的手疾步上來“母后怎么出來了”
“出來透透氣。”太后不禁埋怨,“這么冷的天,你來就來唄,叫她來做什么”
衛子夫“她要吃暖鍋子。兒媳覺著暖鍋子人多才有趣。”
三公主移到太后另一側,扶著她進去“是的。祖母,上林苑今早送來一頭凍鹿,正好片肉吃暖鍋子。”
“原來如此。”太后冬日里也愛這一口。她見孫女戴著昨日匠人送來的首飾,露出滿意的笑容,“皇后,她這一身如何哀家給她做的。”
衛子夫笑著恭維“母后的眼光永不過時。”
“你就哄哀家吧。”太后帶她們去茶室,叫人拿出六博棋,她跟兒媳玩,“據兒忙什么呢”
衛子夫“陛下近日把據兒的課改了。課都推到下午,上午跟陛下批閱奏章或聽政。”
“據兒幾歲了”太后皺眉,嫌兒子太過著急。
三公主回答“十四了。”
“那就是還差幾個月才滿十三”太后不滿,“他身體那么好急什么。”
劉徹給兒子改課前跟衛子夫聊過“陛下說以防萬一。”
“不是還有大將軍和冠軍侯”說起這二人,太后羨慕兒媳,又想替先帝羨慕兒子。早年要是有這樣的武將,何至于發生“七國之亂”。她后來也不至于總擔心婆母為了梁王對她兒子下黑手,“依哀家看他就是閑的。”
衛子夫不好附和“其實跟據兒上課時差不多。不必上午半天都呆在宣室殿。”
“皇帝沒去溫室”
衛子夫“溫室殿不好接見百官,離太子宮遠,陛下和據兒都嫌不便。”
“據兒能聽懂嗎”
衛子夫認為兒子可以,早幾年他就知道父皇是父也是君,“聽不懂就睡覺。據兒是這樣說的。”
王太后無語又想笑“這孩子。也不怕皇帝打他。”
劉徹不止一次想打孩子,可兒子一臉委屈地看著他,又當著公卿的面,他實在下不去手,只能任由他托著下巴神游天外。
今日朝議他再次神游天外,連百官什么時候走的都不知道,劉徹氣得揪住兒子的耳朵“朝政就這么無趣”
太子殿下不敢動,端的怕耳朵壞了“車轱轆話連軸轉還不無趣”
劉徹松手“總要聽聽百官的心聲。”
小太子點頭“所以孩兒不曾故意打斷他們。父皇,孩兒可以回去了嗎”
“這幾份奏章你看一下。昨日傍晚到的。”昨日休沐劉徹在后宮,上午又有朝議,所以他還沒來得及看。
小太子翻開一份看起來風塵仆仆的奏報“關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