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心里咯噔一下,難道又有人餓死。他趕忙接過去。
小太子移到他身邊,奏章上寫到關東去年水稻大豐收,不過長安送過去的棉籽只能在靠近魯地的地方種植。因為確定可以種水稻,有了主食農夫舍得分出兩畝地種大豆,大豆收成也不錯。奏章最后寫到本該早些上報陛下,懂農事的官員擔心縣丞里長為了討好上頭把一說成十,各地走訪一遍確定情況屬實才敢上報,請陛下恕罪。
小太子算算時間感到奇怪,關東八月底就下雪了,那時糧食早收上來了。就算暗訪需要時間,一個月吧。路途遙遠走得慢,十月底也該到了。小太子提出疑問。劉徹搖頭笑笑“你呀,聰明的時候跟猴兒似的。你都說了八月底就下雪了。倘若下半個月,大雪及膝,你叫他們拿什么送”頓了頓,“再趕上驛站下大雪耽擱幾日,除夕前能送到已屬不易。”劉徹看一下奏章外封,確實沒有加急字樣。
小太子點點頭,忽然想起什么,拉住他的手臂,“父皇,父皇,關東可以種稻的話,那是不是說關東貧民不必再背井離鄉四處遷徙”
劉徹恍然大悟“朕怎么忘了。關東竟然真可以種水稻。據兒,拿筆墨,朕得問問怎么回事。”
太子殿下筆墨伺候“孩兒記得此事好幾年了。懂農事的官員難道一次沒提過”
劉徹仔細想想“朕記得他們頭一年抵達關東沒急著試種,而是先查當地土地。那些會種水稻的官員都是南方人,關東的冷超出
他們預料,他們覺著育苗時間晚了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但還是早了。稻苗良莠不齊,他們不知畝產多少,朕勸他們慢慢來,就是最后沒成朕也不怪他們。他們大體怕朕失望,確定可以擴大種植才敢上報。”
小太子又看一遍奏章“既然需要四處暗訪,想必不止十里八村。”
劉徹頷首“春望,宣大農令。”
春望知道陛下有意培養金日磾,令其前去大農令府。
“父皇找大農令何事稅收嗎”
劉徹搖頭“關東貧民不需要朝廷救濟就好了。朕還敢指望他們納稅朕令大農令給關東撥錢修橋修路挖溝渠。年后雪停了就把錢送過去。朕再也不想令貧民遷徙。比出兵十萬打匈奴還費錢。”
說到錢,小太子想起先前聽到的傳言,“父皇,聽說您想用銀錫做白金”
“聽誰說的”劉徹心臟緊縮,哪個混賬這般多嘴。
小太子“上林苑啊。父皇,類似的招數只能用一次。”
“沒有的事。”劉徹脫口道。
小太子抱著老父親的手臂“你做白鹿皮幣的時候孩兒可曾說過什么”
以前劉徹以為兒子跟當時的大農令顏異一樣反對。后來才知道他誤會了,只是不贊同用鹿皮代替銅錢。再后來張湯構陷顏異,劉徹才知道就算兒子一開始就知道全貌也不會反對。
“說說你的理由。”
太子“全天下只有父皇有白鹿就是宗親也不敢私藏白鹿。可銀和錫呢尋常百姓家就有。父皇如何杜絕盜鑄只怕錢沒進國庫反而進了他們私庫。”
“一經發現定判死罪”
小太子搖搖頭“私鑄銅錢判死罪他們都不怕,何況像白鹿皮幣那么值錢的白金。父皇,要是銀太多不知怎么用,還不如令匠人做成首飾,送給母后和兩位阿姊佩戴,世家夫人見著忍不住爭相效仿,你屆時再放到兩位表兄鋪子里賣。價格只需比金低一點點就行了。”
“你當她們傻”
小太子“不傻。可女子不在乎是金是銀,要的是好看。孩兒不止一次提醒母后鉛粉傷臉她都不舍得丟。父皇近日有沒有見過小阿姊”
“聽你母后說近日你祖母要她陪,她每日用過早飯就去東宮,一直待到金烏西墜才回來。她怎么了”
小太子實話說“近日她每日都戴十幾個各式發簪。用枇杷的話說,三公主好像一架會動的百寶閣。”
劉徹禁不住皺眉“她怎么了”
“祖母叫她戴的。祖母說小姑娘家家素面朝天喪氣,不像皇家公主。她那些首飾不是祖母送的就是祖母叫人做的。一身衣服配十幾根首飾,還有衣裙上的配飾以及手環。孩兒給她算過,她一身行頭就值百金。”
劉徹被口水嗆著“多少”
“百金。一兩黃金打的簪子綴幾個小寶石就值四五兩金。百兩黃金不多。”小太子搖頭。
劉徹知道女子的首飾華麗精致,從來不知道這么貴。
倘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