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李息到霍去病處看到名單,圈走一部分人,霍去病就用點兵點將的法子選二十人,家奴兩人一組,一組去兩個地方。一個月后,冠軍侯府的人回來,帶回來四個半大小子。這四人就是被冒名頂替者。冠軍侯府奴仆擔心把人留下出什么意外,索性直接帶回來。
霍去病派出去的人也知道此事不能叫外人知道,就把那四人送去秦嶺公孫敬聲莊上。春二月,將士遺孤從南天海北入京,四個半大小子才被秦嶺農奴送到建章學堂。
霍去病查出的這事外人不知道,劉徹清楚,劉徹令地方官吏把主謀關押三年,不得用錢贖罪,冒名者朝廷永不錄用。除非他有司馬相如的文采,大將軍的軍事天賦。
劉徹不曾遮掩,除夕前此事就由商人傳到各地。
雖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可上面政策嚴了,底下人真不敢弄虛作假。
建章學堂開門那日,劉徹和太子仗著那些半大小子不認識他們,身著常服擠在長安鄉民當中看熱鬧。
朝廷前兩年令鄉民種冬小麥。起初許多農民不愿意。朝廷的良種是冬小麥,比春小麥畝產高,鄉民都改種冬小麥。此時正是長江以南最繁忙的時候,卻是長安鄉民最閑的時候。就算得育棉花苗,此時也有點早。
城外鄉民睡得早起得早,時常書樓還沒開門他們就領著孩子過來了。有人瞧見上林苑的人拉來幾車肉,很是羨慕“這些孩子一頓就是三頭豬啊。”
站在太子身前的婦人“羨慕羨慕也把你家孩子送進去。”
“你咒誰呢”羨慕的人扭頭怒瞪說話的女子。
婦人“你也覺著我咒你你也知道這些孩子為何能入建章學堂”
“我我就隨口一說。你這不是抬杠嗎”
婦人不這樣認為“隨口閑扯也沒有這樣扯的。”
“說你了嗎”
太子一看要打起來“少說兩句。”
兩位年齡相仿的女子扭頭想數落他,對上太子的長相,訕笑道“給這位公子個面子。”
劉徹在兒子身后看到這一幕無奈又想笑。
那兩位夫人大概覺著被清俊公子聽個正著很是尷尬,隨便找個理由離開。她們前腳走,打西邊過來兩輛沒有斗篷的驢車,車里全
是春夏穿的薄衣。
上林苑的婦人此時也很閑,不必喂牲口,暫時不用下地薅草,東方朔就叫曹襄支錢買布,令上林苑農奴給建章學堂的孩子們做四季衣裳。
這些孩子入了建章學堂就是皇家孤兒,跟太學生不一樣。太學生一季發兩身,他們得發四身,從頭到腳,從里到外,還有生活用品。
東方朔一直很反對劉徹大修宮殿,浪費民脂民膏。他身為水衡都尉,上林苑的一部分產出會上繳國庫,他自然也不舍得用給國庫的錢去外面置辦東西。于是他令人在上林苑修個做豬油皂的作坊。其中一間做香皂,拿去外面賣。期門侍衛常常食豬肉,上林苑最不缺豬油。豬鬃毛做牙刷。其他豬毛綁起來做別的。
上林苑農奴都忍不住嫌他會過日子。有人擠兌他,離了娶娶了離的時候也沒見他斤斤計較。
話說回來,鄉民看到衣裳又不禁議論紛紛,夸皇帝陛下不愧是個會花錢的,瞧瞧他多舍得。
劉徹很是無語,這是夸他還是損他呢。
建章學堂門朝東,門口的情況在書樓門外看得一清二楚。太子扯一下老父親的衣袖,父子倆去書樓。主父偃和張湯慌忙把他倆的坐凳拿出來。
隨劉徹出來的便衣侍衛躲去書樓里面假裝看書。
今日書樓里沒人看書,老弱婦孺都在建章學堂門外看熱鬧。
主父偃往四周瞅瞅,確定沒有外人“陛下此舉甚好。這些孩子長大后定會對陛下忠心耿耿。”
劉據故意逗他“你既不是出自太學,也沒機會進建章學堂,不也對父皇很是忠心”
主父偃噎了一下,忙說“請陛下恕罪,微臣失言。”
劉徹不以為意“太子逗你呢。”
主父偃轉向太子,少年太子滿眼笑意。主父偃一臉無語“殿下近日很忙嗎上次過來還是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