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子腹誹,殿下不覺得他此話矛盾嗎就是沒什么菜才頓頓燉豆芽。
話又說回來,那么多孤兒日日得兩大鍋菜,一鍋粥或湯以及幾籠屜炊餅。炊餅還得蒸的跟石頭似的。倘若像太子的廚子蒸的軟軟的,他們得用四個鍋蒸炊餅。再多做兩個菜就得多個洗菜的燒火的,再多個揉面的,差不多得多一倍人手。
太子殿下不說給他們增加人手,反而怪他們不上心,也不怕累死他們。
真真上面動動嘴,下面累斷腿
太子殿下拿起早上剩的炊餅,捏起來硬硬的,掰開一層一層看起來軟而有嚼勁“這個炊餅還算不錯。”
廚子揪著的心放松下來,忍不住提到書樓的主父偃沒少夸他們做的炊餅。有一次還要來買。建章學堂不對外賣東西,管事就叫他用面換。
“擬菜單。早飯和午飯孤都要”太子說完就帶人去教室。
被送到建章學堂的遺孤家中都不甚富裕,亦或者說沒了父親,母親改嫁,無人照顧。這樣的遺孤自然沒有機會讀書識字。事實也是如此,建章學堂的博士測試一番幾乎都不識字。所以這些孩子無論大小都在同一排教室里聽課。只有學騎射的時候才會按照年齡分開。
太子知道這點也沒叫人引路,他帶著侍從直接去有人說話的地方。透過窗欞看到老師在上面講得起勁,學生在底下呼呼大睡,太子也裝作沒看見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讀書。劍術精湛明事理就行了。老父親說了,不可以用他的標準要求別人。
教室走到頭,太子轉去后面,后面是訓練場。訓練場可以學騎術也可以比射箭,有草的地方可以練習角抵,也可以踢球。
此時的訓練場空無一人,太子掃一眼就帶人回去。
太子前腳離開,后腳下課。學生三三兩兩去訓練場,博士齊聚一堂,包括這建章堂的五經博士。由于這里的學生更側重騎射兵法,五經博士沒有多少事,劉徹就沒有另外安排人。不然管事和教學博士意見相左的時候還不得打起來。
五經博士剛剛為自己倒杯水,庖廚管事來了,向他抱怨太子殿下叫他們擬菜單。又不是酒肆賣酒,黃的白的種類不一。也不是食肆做菜,雞鴨魚肉樣樣都有,為了節省開支,方便對賬,伙計報單,不得不擬菜單。像他們這種什么多什么方便做什么的地方擬哪門子菜單。
聽聞這話,五經博士也覺著太子閑得慌。
有人不喜歡吃豆芽,一直不敢抱怨,聞言不禁說“你可以寫今早做高粱炊餅,明日做糜子炊餅,后天做高粱和白面炊餅。早上簡單,一個蛋或者一份咸菜。紅豆粥、豆漿,還不隨你寫。要說豆漿,早上多磨些豆子,一半留著早上喝,一半留著中午燉豆腐,你還省得發豆芽了呢。”
做豆腐哪有發豆芽輕松。
廚子想抱怨。
五經博士認為同僚說得在理“如今陛下在京師,殿下不好動你,等陛下出去巡視的時候,殿下敢把你們全換了。”
食堂的活不
輕松,但舒坦自在。五經博士不去庖廚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他們把飯菜做好就沒人管了。上林苑的牲畜多,雖說不是每天都送肉,但雞蛋不少,豬骨頭豬下水也經常可以吃到。上林苑的豬肉好,豬下水也沒有多少腥臭味。學生天天習武不吃點好的身體受不了,他們也能跟著沾沾光。
一旦被太子趕出去,就算可以到食肆做菜,也不一定有建章學堂活少事少生活好。
庖廚管事廚子頓時不敢抱怨。
太子確實沒有給他們增添人手。但給他們四頭驢。兩頭輪流拉磨,兩頭去上林苑里頭拉糧食蔬菜。送驢的人是這么說的。管事廚子等他走后就抱怨,這個時節上林苑能有什么糧食蔬菜。
廚子十分嫌麻煩,可也不敢不去找東方朔。
上林苑好東西不少,板栗堆滿倉,還有木耳等山珍。品相好的木耳一分為二,一半孝敬天子,一半拿去賣。那些被扯碎,或被鳥叼爛的,以及很小一塊的,東方朔準備送給期門侍衛。建章學堂的廚子來了,他就一分為二,一半給他,一半給期門侍衛那邊。
廚子嫌泡木耳洗木耳麻煩,胡扯他不知道怎么食用。木耳很貴,廚子說他不會吃,東方朔信以為真,好心告訴他可以用熱水燙,片刻就燙開了。收拾干凈的木耳切細煮湯,亦或者炒雞蛋。
考慮到建章學堂人多,東方朔建議煮湯。可以加一點壓成薄片的豆腐絲。
真會給我找活廚子心想。
以前廚子們一頓飯最多一個時辰,和面加揉面加上鍋蒸。等待面發的時候廚子可以洗菜。晚上只有湯和炊餅,半個時辰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