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談老了。”太子道,“司馬遷多大了我時常出宮竟然從來沒有碰到過他。”
小黃門以前說話不過腦,如今剛打聽到的事也是先回想一下再回答“二十六歲。說是十八歲之前在故鄉龍門讀書,后來才到他父親身邊幫他父親整理資料。這幾年他不在京師,四處搜集資料。”
“十八歲啊”
小黃門“就是大司馬封狼居胥山前后才到京師。過去這多年那個侍衛還有印象正是因為那一年漠北之戰大將軍差點抓到匈奴單于王,大司馬在匈奴的地方祭拜天地。”
太子不禁說“這么多年了嗎”
“大司馬今年都三十一了。”小黃門提醒他。
太子點頭“讀書多年,也能潛心收集資料,難怪司馬談敢叫他這個兒子接任太史令。”頓了頓,“這樣也不好。”
小黃門接道“成祖傳的了”
“是的。”太子想起
皇位不禁笑了。
小黃門好奇他笑什么“殿下不希望他接任太史令”
“如今朝中也沒有人比他更合適。但是吧,如果只有他一人,史書就成了他一家之言。孤是不是得給他挑幾個人”
小黃門沒聽懂“挑人”
太子頷首“幫他搜集資料。”朝建章學堂看去,“明日上午備車,孤去建章學堂。不可能所有孩子都喜歡舞槍弄棒。”
今日乃休沐,建章學堂的學生跟門衛報備后可以出去。但以前很少有人出去,蓋因沒錢。太子給東方朔出個主意,叫他們去上林苑做事。夏天牧羊放牛切豬草,冬日撿木柴,或者幫著脫棉籽。平時休沐日也可以過去,干二十天抵一個月,月錢依照半個成年人給。
一兩年下來建章學堂的那些小子也攢了一些錢。東方朔叫他們自己收著,不要試圖給家人。朝廷給的撫恤金其實夠把他們養大。然而很多孩子甚至沒有見過撫恤金。
東方朔這樣講也有私心,希望這些少年長大后只忠于天子,而非日日掛念家人。
其實東方朔不這樣說他們也不想回去。習武雖然辛苦,但可以吃得飽穿得暖,還沒人打罵他們。他們調皮,五經博士也是同他們講道理。他們做錯事也是被罰沿著賽馬道跑圈。
太子從曹襄口中得知這事也假裝不知道。畢竟東方朔是為他和老父親著想。
確實有孩子希望把錢捎給家中姊妹。他們不敢找五經博士,就去書樓找主父偃,世人都說他精明,就請主父偃給他們出個主意,他們辛辛苦苦攢的錢如何才能到姊妹手里。
姊妹長大了才能到姊妹手里。不然就算驛站把錢交到他姊妹手上也會被長輩奪去。姊妹不給還有可能挨打挨罵。小子們聽到主父偃的這番話終于明白水衡都尉東方朔為何可以毫無感情地說出“不要記掛家人”的話。
這件事太子是聽主父偃說的。
那日韓子仁也在。回太子宮的路上韓子仁就忍不住感慨,“外面有人就是好啊。”
翌日上午,太子到建章學堂找五經博士詢問他有沒有孩子不愛習武愛讀書。
五經博士會劍術,但他不喜歡流汗。是以他很喜歡愛讀書的學子。太子此言一出他就給出幾個學生的情況。太子又說“你把人都找來,你問問他們誰更喜歡歷史,更喜歡搜集資料。”
五經博士是長安人,他近日聽親戚說過太史令司馬談身體抱恙。五經博士不禁問“太史令不是叫其子司馬遷接任太史令嗎”
“以前大漢疆域一半是封國,他沒法過去搜集資料。如今很多藩王作孽國除,他可以過去搜集資料,一個人哪忙得過來。他走后誰記錄朝中大事”
五經博士認為太子殿下所言甚是,立刻去教室挑人。人聚到一起他就直接在教室外的空地上詢問他們的想法。
有人愛讀書但希望成為司馬相如那樣的大文豪。有人希望成為張良第二。一個比一個敢想。有大將軍和冠軍侯在前,后面還有無賴樣的主父偃,五經博
士不敢嫌他們出身低微,如今看起來沒有什么天賦。蓋因公卿當中年少時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多了。
誰能想到愛喝酒離婚的東方朔成為朝中重臣。
以前要是有人告訴五經博士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陛下讓他管理建章學堂,他也會認為對方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