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出玉門關往北再往西前往大宛等地的商人也是拿命賺錢。北邊那條路不止有狼群風沙,還有可能有往西遷徙的匈奴部落。
改往大宛和大月底等地去的商人聽到“西域之路要斷了”的流言嗤之以鼻。
往樓蘭去的商人只是一小部分。他們不能往樓蘭走貨,黎民百姓也只是少賺幾文或幾十文。這些錢對貧民而言可能是救命錢,但對擅織布做紙的人而言只是少買一頓肉罷了。
太子令他的侍從官查清楚這點就不再過問此事。不過典客那邊該怎么去信依然怎么去信詢問。
少走一趟貨就少賺幾百貫錢。太子沉得住氣,賺快錢賺習慣的商人急了,終于舍得花錢請人。初秋時節,千人車隊出玉門關,往西前往樓蘭。
到樓蘭照常被收一成財物。這個稅其實不算多。商人乖乖交了。樓蘭官吏卻因此認定大漢當真不會因此出兵,又生貪念,東西到手不給美玉
。
雖說拿人錢財為人消災,但不包括拼上性命。護衛不拼命,這一支商隊堪堪裹住本,還得倒貼請護衛的錢。與此同時,太子同老父親商議,在樓蘭城外建城。
劉徹難以置信,叫他再說一遍。
太子“樓蘭敢出兵阻撓大漢建城嗎”
劉徹搖頭。
太子“從酒泉、敦煌,張掖等地各抽兩萬人,再從關中抽調幾萬將士。兒臣記得樓蘭依湖而建,樓蘭在西北,我們就在湖東南方向。
“豈不是陽關附近”
太子點頭“陽關往西百里,同樓蘭隔湖相望。”
“那邊不是大漢疆域。”劉徹提醒兒子。
太子好笑“大漢派兵十萬在那里建城誰敢反對”
劉徹張了張口,兒子怎么跟強盜似的,比他還厚顏無恥。
“那邊算起來屬于樓蘭國。”劉徹再次提醒兒子。
太子“既然是樓蘭國,為何不圈起來”
劉徹無語又想笑。
“難道不是嗎”
劉徹“依你之見,你在人家門外劃一片地,那片地就是你的”
太子搖頭“尋常百姓過日子自然不能這么做。我在鄰居門口賣東西,鄰居也不會找我要五成財物。他們不仁就別怪咱們不義。兒臣請三舅算過,發兵樓蘭所需糧草,如果有將士戰死沙場,撫恤金以及以前培養將士花費的錢財,足夠蓋一圈城墻。”
劉徹“長寬各幾里”
“十里。兒臣打算內城十里,外城二十里,挨著樓蘭城用的那個湖。”
劉徹揉揉額角“你這真是在人家門外建房。”
“進城不必交稅。”
劉徹“拿什么養守城將士”
“可以在外城種田放牧,內城修鋪子和房屋。房屋可以買賣,鋪子只租不賣。短期租金貴,長期便宜。這可比拿下樓蘭城合算。”
劉徹挑眉“你最初計劃是等著商人出錢請求朝廷出兵吧”
“確實如此。”太子什么都料到了,唯獨沒料到那些商人那么固執,寧愿財物被搶也不便宜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