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她同樣是被迫五嫁。當時的回鶻已經進入末期,可汗互相廝殺,但一定會搶她這位大唐公主,不是因為愛情,是因為她是勒索大唐最好的棋子。
唐武宗后來派兵把太和公主從回鶻趁著混戰時帶回去,也不是感激她有功,而是不想繼續被勒索。
接回長安后,太和公主被唐武宗斥責,她的姐妹其他五位公主覺得她五嫁傷風敗俗拒絕迎
接,第二年太和公主就郁郁而終。
可以很明確地看出,哪怕公主們身負重命被迫和親,甚至身處險境有死亡的風險,依然地位很低。
中原不重視,只在乎結果有沒有達到。少數民族政權很警惕,哪怕是是否允許公主們生孩子都會警覺著。
可是唐朝的和親公主至少能有名字,漢朝的和親公主大部分連名字都沒有,只知道嫁了,又嫁了,前一個就是死了。
為了能拉攏兩國關系,公主的陪嫁往往非常豐厚,但這與公主也沒什么關系。陪嫁團帶的是資助他國的技術人員,還有翻譯。這其中如果有人對被派遣不滿,反過來會變成對付中原的一把刀。比如,中行說。
漢文帝時期,劉恒面色一沉“中行說”這不是他剛剛送去給宗室女子陪嫁的宦官嗎
漢文帝六年,讓宗室女子嫁給匈奴為單于閼氏,其中有宦官中行說作為翻譯。中行說原本是燕人,因為燕山距離蒙古不遠他精通匈奴語言,被派遣去了匈奴。
然而一到匈奴,中行說先是投降匈奴王,勸說匈奴王不要貪圖大漢的絲綢和食物,更不能在風俗上被漢人同化,熟練的為匈奴起草文書,好在氣勢上壓倒漢朝。
當老匈奴王去世后,年輕的單于繼續寵信中行說,繼續依靠他打壓和利用漢朝,而漢文帝繼續送公主和親。
無論是大漢還是匈奴,甚至是一個翻譯的宦官中行說,各自達成了自己的目的,除了和親公主。
漢文帝再次嫁女,史書上同樣沒有記載她的任何名字和信息,只能根據再次嫁女猜測,前一位和親公主應該也是早逝并且沒有留下子嗣。
我們在現代哪怕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旅游,都容易水土不服。特別是南方人去北方,首先極其干燥的氣候會讓你的嘴唇干裂、皮膚頭發都干燥的時時刻刻想喝水,還更容易上火。然后是飲食,尤其是草原以吃肉為主,短暫吃兩餐很激動,吃多了首先一個問題就是,腹脹,消化不了,滿肚子油膩會覺得渾身難受
而且這已經是現代化后有樓房有暖氣有自來水電的時代,別說古代,九十年代的時候草原上還有狼群,牧民晚上睡在帳篷里能聽見外面的狼嚎。你還不能躲,你躲了狼把羊吃了全家一年的收入就沒了,你得帶著獵犬和火把把狼趕走
“嗷嗚”
“嗷嗚”
荊咕放出了草原上的夜晚。當狼嚎陣陣,走出帳篷,就看到黑漆漆的夜色深處,綠色的狼眼,在黑暗中密密麻麻。
帳篷的主人舉起火把,火光照亮狹小的一片區域,能看到最前面的一群草原狼群,朝著帳篷和帳篷周圍的羊圈步步逼近。
狼群餓
的瘦骨嶙峋,但是貪婪而兇狠的模樣讓人毫不懷疑它們的殺傷力。羊圈十分慌亂,隔著百米距離就感受到了天敵的威懾力,叫個不停。
“嗷嗚”一聲,頭狼走出來,體型最為高大,壓制的羊群更慌亂,不斷往躲著擠著。
獵犬也出來了,八九只獵犬發出兇狠低沉的威脅,不斷刨地,對著狼群發出威脅的低哮“嗚嗚“汪汪”汪嗷
獵犬相對于狼群還是數量少了點,狼群并沒有嚇到,依然在補補逼近。
直到女主人提著弓箭出來,射出幾箭射傷了幾只閃躲不及的狼,才把狼群嚇走。但這只代表平安度過了一個晚上。
拿著火把的男人看著狼群離開的方向并沒有放下心“冬天了狼也沒吃的,明天還會再來,注意點。
女人點點頭“我們輪流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