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對話也說明,對于這樣的環境,他們早已習以為常。可是對于生活在深宮中的公主貴女們,她們真得能適應嗎
漢宮中,宮女王嬙喃喃念著“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此時的王嬙已經被賜名為“昭君”,改不了出塞和親的命運,但是可以改變出塞后的命運。“權勢”王嬙緊緊握拳,想起了一點點宮中的小太監和畫師。
太監和畫師同樣是宮中的小人物,但是面對她們這樣的宮女,依然敢大膽索賄,不滿足就各種使袢子。
這就是權力的作用。
哪怕她是弱女子,有了權力,依然可以改變命運。她必須好好活下去
說起和親太壓抑了,我們說回漢墓,開心一下
劉徹不,你還是說和親吧。為什么說漢墓就可以開心感覺更不妙了。
“史官,把之前和親公主的名字和功績都好好記下來。”劉徹嘆息一聲。他并非不知道送公主和親是憋屈丟人的做法,可是大漢要是能打過匈奴,至于和親嗎。
所以,匈奴,他一定要打
現在沒打贏,他也只能選擇先走一步小步子,把和親公主的貢獻公平地記載在史書上。
史書上不記載女性的全名并不是大漢才開始,史官剛要猶豫,劉徹冷聲道“那選你女兒去和親
史官立刻運筆如飛,寫,
馬上寫
等朕把匈奴打趴下,就把和親公主接回來養老。”劉徹冷哼一聲,其他皇帝做不到,不代表朕做不到。”
唐太宗時期,李世民嘆氣“把天幕上提到過的和親公主都寫下來吧,包括大唐的。”
后世子孫不指望了,都說到安史之亂靠和親請回紇派兵鎮壓,中原朝廷弱成那樣,不和親打得過嗎
本質上,就是中原王室的沒落。
朱元璋很驕傲朕的大明,不和親,不納貢
明初時期,明朝的公主的確都是嫁功臣和將領,起碼比和親好。但是朱元璋不知道的是,后來的明朝公主,過得比和親公主也好不到哪里去。
大家都知道,漢朝的皇帝大部分都是雙性戀。比如漢高祖劉邦有男寵籍孺,漢惠帝劉盈有男寵閎孺,漢文帝有男寵鄧通,漢武帝劉徹有男寵韓嫣。而且對男寵的寵愛更甚于寵妃。
漢文帝聽說鄧通被算命以后要餓死,直接把鑄幣權交給鄧通,相當于給了一座金山銀山,可沒見哪個帝王給寵妃鑄幣權。漢朝的后裔也很好的繼承了這個傳統
你們看,他們對真正犧牲自己成全國家大義的和親公主沒有半分感恩,對男寵倒是好得很,當男人真好啊
明顯的嘲諷聲,刺的派出過和親公主的帝王有些臉熱。
劉邦心虛,但是他現在就是打不過匈奴,自己都差點在匈奴沒了,他也沒辦法。“好曾孫,靠你了。”
聽說他后代有個漢武帝很厲害匈奴交給你了,和親公主的事也交給你了。
呂雉白了他一眼,這老家伙,真是臉皮厚。
劉恒微笑,看得眾朝臣反而覺得自己思想太污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