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大宋沒有。
不過為了避免民間有人殉欺壓女子,她也要把禁止人殉寫入法律,相信有天幕在,大臣家也都有女兒有姐妹,這一條法律通過不會太難。
一邊冊
封重臣,一邊用重臣的妹妹、女兒殉葬自己的兒子,老朱家可真是薄情。“朕這是為了天下的安定。”朱元璋依然不覺得自己有錯。
聽到現在,天幕說女人多么慘又如何,這不的確杜絕了外戚干政,杜絕了女子禍患。只要政策有用,那就沒問題。
明仁宗殉葬者位宮妃五人,而且還有貴妃,是殉葬者中地位最高的。其余四人是他的淑妃王氏,麗妃王氏,順妃譚氏,充妃黃氏,都是正位妃嬪,品級比較高,而且郭氏生了三個兒子,非常受寵。
就這還能謚號“仁宗”,只能說在明朝奇葩太多的皇帝里,矮子里拔高個
明仁宗朱高熾此時同樣不知道自己死后的謚號,但他知道這些妃子,封號能一對應,肥胖的臉上先是為“仁宗”高興,緊接著有些猶豫。
天幕明顯是不支持人殉,可是祖宗之法不可廢,而且萬一廢了,真有后宮干政怎么辦
可是天幕都說了他是“仁宗”,也批評了大明的人殉制度,自己再堅持,大臣和百姓真得不會反對嗎
宋仁宗趙禎則是嫌棄,搖頭“讓生了三個兒子的寵妃殉葬,這也能叫仁宗,后世的皇帝當得真容易。”
他多想有個兒子啊,無論是誰,只要能給他健康的生個兒子養活,他愿意寵上天,大明竟然把生了三個兒子的寵妃殉葬真是不懂得珍惜
大臣們連連稱是。果然,大宋除了武力值弱,其他都比后世好太多。
明宣宗死后殉葬宮人十一人,其中有一位才入后宮二十天就被迫殉葬,建議多學學漢宣帝,不要玷污宣帝這個名稱
漢宣帝劉詢剛被點名表揚過,這時又來,這明目張膽的偏愛先讓他矜持的微微笑,然后點頭沒錯,別玷污朕的廟號。
劉邦很沒形象地翹著腳依靠在軟榻上,哈哈笑著稱贊朕的好兒孫好夸他后代就是夸他,嘿嘿,老祖宗做典范,后代哪有不優秀的。
大家看到了吧,在明朝,當公主倒霉,當后妃也倒霉,貴妃王妃宮女,通通被殉葬如果在民間,還要纏足守節,明朝,總結一句話明朝不適合女人生存。武瞾冷冷道“難怪說明清開始落后于西方,殘了一半的勞動力,真是活該。”乞丐出身,沒見識正常。太平公主難得惡聲惡氣說道,聽著就來氣。
r“女子就應該從一而終,生同衾死同穴,這不是應該的嗎”被洗腦的明朝女子,以守節殉葬為榮,民間甚至有女子主動殉葬,如果被人攔下阻止,甚至會自己絕食而死殉葬。
她們被長時間的洗腦,認為死后隨夫殉葬是妻子本分,是夫妻情深。
而這些,是被男性長時間的訓誡洗腦的結果。
最后一人是大家都知道的,叫門天子明英宗。他廢除了人殉制度,但是廢除之前,先逼死了明代宗的妃嬪,其中就有明代宗非常寵愛的貴妃唐氏,地位也比較高。嗯真是“兄友弟恭”,真是一個好哥哥
但是朱祁鎮的這一舉動,反應相當大。當他廢除人殉的遺詔被送到內閣后,內閣大臣當時非常激動,涕淚橫流,悲愴不能自制。
前面我說過,朝鮮對朝鮮妃子被殉葬非常不滿,很明顯,大臣們其實不滿已久。而到了明朝末年,皇室眾叛親離,很難說不是早就埋下的隱患。
朱祁鎮的廟號是“英宗”,意思是“出類拔萃”。謚號是“睿”,意思是“可以作圣”。但我們知道,他葬送了大明滿朝文武,非常能禍禍。但是因為臨死前廢除人殉制度,從明朝一直到清朝都有文人夸他仁厚,可以看到大臣們的真實想法。
不是誰都不把自己女兒當人的,誰養育兒女沒有花費心血沒有一點感情
荊咕并不想為朱祁鎮洗白,土木堡之變,叫門天子是他必須背負的責任。還有回去復辟后,對將士的污辱,朱祁鎮被罵豬騎朕一點也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