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后世男人該不會都是什么胡人吧,想要滅絕漢人根基才如此殘忍”別說女人覺得荒唐,正常點、有點見識的大臣們也覺得荒唐。
世家興盛首先就需要人丁興旺,哪個大家族不希望自己子嗣更繁茂,把孕婦和新生兒都給打死了,誰來給家族開枝散葉傳承香火
大臣們只聽說過誰家弟子強搶民女、奢靡無度納妾無數、管教無方子嗣無法無天的,第一次聽到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孕婦鞭打至死的,簡直驚呆了。
“還好我大漢沒有。”
對比之下,大臣開始感念太后的好,而在他們家中,大臣們家里
的女眷更加感念鄧太后。還好太后是女人,懂得女人的苦。
鄧綏專政時期,正好遭遇了大旱,大旱之后又是蝗災、水患,還有絲綢之路開辟后帶來的瘟疫,西域不穩頻繁擾邊,大漢也過得不容易。
但是好在這時候還沒有打旱越的惡俗,民間在朝廷部分不滿鄧綏的朝臣有意引導下,開始把天災往鄧綏身上引導,說是因為太后當權陰陽顛倒遭遇了天譴。
但是鄧綏并不是一個會被輕易打倒的人,一邊派人賑災,一邊開倉放糧,經濟正在緩緩恢復,開始平穩過渡。
除了政治手腕厲害,鄧綏還興修水利解決了水患,派兵平復了邊疆叛亂甚至還平復了海上賊寇,文治武功都很厲害。
鄧綏喜愛文學,還支持開辦學校,第一次男女同校;
宦官蔡倫造紙是為了迎合她,也實實在在做出了成就,讓有條件的貴族大臣家中女眷也有了讀書寫字的機會;
鄧綏還支持許慎編修了第一本字典說文解字,天幕上有過多次引用,古人對文字的釋義許多都來源于說文解字,也讓女性和底層人士多了更多識字機會。
“學校擴建,書籍多多刊印,爭取每個鄉村都能出一兩個識字的。”鄧綏一條條施令發號下去后,大臣們正要像往常一樣反對,鄧綏直接一句話堵死
“讓更多鄉村男女多學些圣賢書,知道禮義廉恥,不要把天災變成人禍。村民愚昧迷信禍害的不止是女子,還有無辜幼兒無辜老人,死后都不得安生,你們不怕你們后世子孫祖墳被掘
大臣們頓時沉默了。
誰敢保證,他們能世世代代榮華富貴
誰又能保證,自己的后人淪為平民后一定繼承了祖先的才華和勇氣,能不被愚昧村民欺壓尤其是山東和河南地區的官員,這兩個地區是人口大省,也是中原科舉大省。
雖然史料上關于這兩地在明清時期打旱越的風俗很多,但是誰敢保證,其他地區是因為識字率更低沒有人記載,還是說更為蠻夷已經司空見慣不需要記載
歷史民俗的種種,因為戰亂和各種原因資料不全,許多資料遺失只能通過只言片語的材料猜測,哪怕是專業的歷史學家,對許多歷史也保持猜測狀態,提出多個可能性,并沒有直接下論斷。
但是對于聽到天幕這種神跡的官員來說,自己
的老家出現這樣殘忍的事,老家的那些故人怎么辦
古人最注重故土,哪怕自己考出去,故土一定還保有族居之地,還有宗祠祖墳,是家族的根。
家族的根萬一后人敗落了保不住,被人當旱賊給挖了,那豈不是更影響風水影響家族氣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