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作為晉商發源地,最喜歡小腳。
因為當女人被纏住腳,住進高高墻壁的深宅大院中,就再也無法出門,無法做出讓在外經商的晉商們最擔心的事情。
讓女性纏足,也不僅僅是因為所謂的漢人骨氣,還因為男人的特殊癖好。
清朝文人方絢寫書香蓮品藻,在里面把小腳分為三貴,分別為肥、秀、軟,還把小腳分成了十八種,每種形狀都有具體的名稱。還提到了小腳的九品、四忌等等對小腳的評價標準,一時間風靡一時,方殉因此聲名鵲起。
玄燁“”
這竟然是他大清的文人
前朝是出大文豪大詩人大書法家,他大清的著名文人竟然出名的是寫小腳的書
這還不如寫美食的書呢
而天幕放出了更過分的畫面,只見一群文人捧著女子的繡花鞋,表情十分癡迷,捧在手心聞著,嗅著,甚至脫下繡花鞋裝酒喝,寫詩作對,美其名曰“鞋杯令”。
玄燁捂住眼睛這都是什么鬼
漢人男子所謂的骨氣,就是這種玩意嗎
到清朝末年,八國聯軍侵華后,當時許多男性受到外來思想沖擊,開始出國留學,解放思想后思想走到另一個極端,以纏足為丑,如果家中父母與纏足女訂婚了寧愿退婚跑路也不愿意娶回家。
“什么寧愿退婚也不愿意娶,是什么時候開始的”清朝光緒年間,許多家中有女兒的父母比女孩還要著急。
他們給女兒纏足,為的就是能讓女兒嫁個好門第,改變家族的命運畢竟,學貴族女孩子琴棋書畫、看書識字都需要成本,但是纏足不需要,只需要從小開始狠狠心,長大后不斷地勒緊,忍住疼痛,就能憑借一雙三寸金蓮翻身逆襲。
這時期的“賽足會”之所以流行,從起源地山西一直發展到全國,很大的原因也在于此。
明明古代常說,女子的足不能輕易給別人看,可是賽足會上,遮住臉只漏腳,一群男人逐個點評,看著腳開始狂歡,興奮,恨不得立刻上手。
可是聽到纏足女原來到清末不流行甚至嫁不出去,許多父母就著急了。
光緒年間這個時候,清朝國內已經有很多洋人,聽天幕的意思,遲早要完,那自家女兒怎么辦
山西,一戶農戶家中,一位母親正拿著長長的裹腳布準備給七歲的女兒纏足,女兒痛苦地嚎哭著,被母親和奶奶死死按住強行纏。
這時父親走了進來,站在門口沒進來罵道“別纏了,誰知道大清什么時候完蛋,女兒嫁不出去怎么辦”
奶也不太,繼續要上手“完蛋了再說,真嫁不出去多丟人。”
“纏足了,那什么八國聯軍打來了怎么跑”父親不耐煩道,“我們兩老家伙跑不動,你讓孩子也跑不動嗎”
母親和奶奶齊齊猶豫了。
她們自己都是纏足女,怎么會不知道纏足后根本沒法走太遠,更別提跑步,走一步都會痛。
村里附近就有山林,每次遇到劫匪強盜下山搶村子,往山林里一躲,等劫匪搶走了滿意的雞鴨米糧再回來。
至于山里,地形復雜,不是熟人都會迷路。
女孩子小聲帶著哭腔“真不纏了嗎”
“不纏了不纏了,以后遇到那些洋人跑快點躲起來,千萬別被他們抓到。”
父親嚴厲叮囑道。
他怕女兒跑不動不是怕她會死,是怕她被洋人污辱失去名節丟整個家族的臉面雖然他所謂的整個家族,不過就是村中幾戶人家,但這時候貞節觀念深入人心,他們村也有貞節牌坊,耀了,可不能讓女兒丟人。
你看,女性到底美不美真得是女性說了算嗎從頭到尾,都是男性決定你的腳自不自由,該不該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