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江蘇松江的丁娘子,制織“丁娘子布”“飛花布”聞名;
康熙年間,江蘇南京婦女紡織出“紫花布”遠銷海外歐美和東南亞各國;
后來河北冀州的冀州婦女也研究出“紫花布”,
同樣十分受歐美歡迎。
乾隆年間,
殷氏仿“高麗布”織法,生產出了“高麗布”。
一名面容樸素的婦女拿著自己紡織的布匹,去常買賣的布料店中交易時,看到了客人來買賣的高檔布料高麗布,聽到高麗布的價格,驚得好半天合不攏下巴。
等客人離開,婦人殷氏忍不住跟布料老板提出要看看,老板還舍不得,讓她輕一點,說很珍貴,有價無市,他這一匹也是好不容易才進到貨的云云。
殷氏更好奇了。
“這高麗布賣的這么昂貴,我倒要看看,有什么不一樣的。”她小心翼翼展開昂貴的高麗布,一寸一寸地細致看,看得眼睛都差點貼上去,終于看了個明白。
“也不過是換了種織法嘛,我還以為有多不一樣。”
老板知道這位殷氏紡織記憶高超,忍不住有了別的念頭“殷姑娘你看得懂”
殷氏不以為然瞥了一眼昂貴的高麗布“看得懂。”
“那你可會織”
“這么簡單,誰不會。”看到老板懷疑的眼神,殷氏好勝心起,“我明天就織一匹高麗布給你瞧瞧。”
等到了第二天,殷氏帶著連夜紡織出來的高麗布來給布料老板看,老板激動地愛不釋手撫摸著“就是這樣就是這樣”
他來來回回把殷氏紡織的高麗布和自己從高麗進口的高麗布對比,越看越覺得,殷氏手藝好,紡織出來的高麗布比真正的高麗布手感更好,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高麗布里的精品。
老板果斷道“煩請殷姑娘多織幾匹這樣的高麗布,我就按高麗布的價格收”
殷氏高興道“成”
弘歷這一次是真正的心動了。
不是因為好女色對殷氏心動,是看上了殷氏的手藝。
到乾隆年間,外來的洋布已經對清朝的布料市場形成了沖擊,因為價格高昂,主要是貴族官宦人家喜歡購買。
包括宮中,許多后妃女眷也是用的外來的洋布,奢侈的定價讓哪怕喜好享受如弘歷看到了也覺得昂貴。
尤其是聽到天幕講那些洋布背后的國家日后侵略大清,還搶走大清的寶藏,搶走他的圓明園和故宮的寶貝,弘歷就有一種自己花錢養肥敵人軍隊的冤大頭既視感。
“大力鼓勵民間女子仿制洋布能有超越者,朕有重賞”弘歷當機立斷,一邊派人去尋找殷氏,一邊出臺新政策來鼓勵紡織技術的提高。
從這些世家女子的優秀可以看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
民間的女科學家女發明家,主要創舉是在日常的工作勞動,比如紡織,還有木匠、工藝中。
而更大的改革和創新,還是需要教育。
當古代女子沒機會接受校園教育,唯一的教育只有家庭時,家庭是否開明是否有才,也成了決定女子是否能有一番成就的決定性因素。
這一刻,不同的
世家開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