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承秦制,許多制度繼承了秦朝,但是也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與民休息。
嬴政冷笑呵呵。
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與民休息。
他看向扶蘇“記好了,你要吸取大漢亡國的教訓。”
扶蘇啊
可是,天幕要是不說怎么辦
漢初,當權者實行“無為之治”,這個“無為”指的是對百姓清靜無為,不干擾百姓的休養生息。
但是對內又是“有為”,在連續幾任君王的發展下,鐵制農具、馬耕、牛耕普遍出現,農田水利建設成就斐然,國家稅收持續增長,為漢武帝反擊匈奴、開疆拓土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荊咕放出一系列漢初帝王們的政策,前后承繼,十分的體貼百姓。
從劉邦的休養生息,呂后的蕭規曹隨,大體上并沒有改動多少;
漢文帝時期,連年減免賦稅。
到漢文帝十三年,劉恒開天辟地第一次的直接免除了農業稅,這也是封建王朝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免除農業稅;
在免除農業稅后,國庫依然沒有貧窮。
劉恒采用了晁錯的“納粟授爵”措施,允許天下富人將自己的財富送到邊關資助將士來發放爵位,這一項措施在當時十分有用,不僅緩解了因為免除農業稅帶來的經濟緊張,也緩解了邊關面對匈奴、南越的壓力。
漢景帝劉啟時期,賦稅最低到了三十稅一,也就是農民只需要繳納糧食收成的三十分之一。
而且劉啟登基的第一年,就下詔令允許百姓從土地貧瘠的地方自由遷移到土壤肥沃的地方居住和開坑荒地。
歷經“文景之治”后,留給漢武帝劉徹的寶貴財富,原本是一番盛世景象。當時的記錄,是京師國庫收到的銅錢因為長期不用,穿錢的繩子都腐朽了。太倉糧庫里的陳糧壓著陳糧,都溢出倉庫外露天堆積。
劉邦聽到這里,樂得直拍大腿“好曾孫,有出息,有幾個厲害的老祖宗”
蕭何有些尷尬地看一眼劉邦,這話讓他們這些大臣怎么接順著拍馬屁
呂雉淡淡地瞥了一眼。
老家伙還是這么厚臉皮,這到底是夸曾孫還是夸自己
但是,劉徹也面臨了新的壓力。那就是人口
歷經文景之治后,漢朝的人口擴大了2倍到3倍,看起來是人口繁華,但是如何養活這么多人口,在天災不斷的古代,成了新的挑戰。
“從先帝時期,一旦遇到收成不好的時候,就有很多百姓賣子求食,到處是流民。”劉徹聽到這里,表情嚴峻起來,“天幕也說先帝時期已經是文景之治,那為什么原本可以安居樂業的百姓走上流浪之路”
眾多大臣猜到了劉徹想說什么,但是許多大臣本就與諸侯王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噤若寒蟬不敢多嘴。
只有主父偃,大膽地出列發言“回陛下,是因為百姓沒有田
地,沒地方種地又如何養活自己”
劉徹一聲冷哼“先帝并非沒有看出來土地被諸侯國占領導致的問題,可惜,削藩失敗,還白白犧牲了晁錯。”
當諸侯國占據了最肥沃的田地,百姓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去給諸侯當佃農當奴仆,犧牲人身自由勉強養活自己,要么離開土地到處游蕩,尋找其他的求生方式。
這些沒有產業、沒有土地生存的流民,當遇到天災或者其他動亂時候,很容易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比如秦末農民起義。
劉徹在位時期,除了打匈奴,最大的功績就是修建了許多大型水利工程,但是很多人可能想不到,這二者是合二為一的
“這什么想不到,水利興農,以農養兵。”漢惠帝時期,劉盈自以為是地發表著高見,被呂后一巴掌拍過去“老實點,聽天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