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弱宋剛明,比起宋朝皇帝的不敢打,明朝皇帝們出了好幾位“我行我也上”的馬背皇帝
無論是從乞丐變身皇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還是五征漠北七下西洋的朱棣,甚至是褒貶不一的朱厚照,在戰場上沒慫過慫的都是他們的敵人。
哪怕是萬歷皇帝不上朝的那幾十年,萬歷三大征也沒輸過
朱元璋聽到天幕講完唐宋心臟就提了起來。
按照天幕過往的習慣,要講到明清了,但是天幕對明清可沒什么好感,每一次都把他氣得不輕。
他已經把太醫叫來候著,就等著又聽到什么氣得心臟受不了的事情及時吃藥,但好在天幕的一開始讓他心情好了許多。
聽這意思,他的子孫后代最起碼繼承了他的能征善戰,行,不愧是老朱家的種
哦,朱祁鎮不算,朱祁鎮這樣帶著滿朝文武送死的皇帝在武德赫赫的明朝皇帝里,就像是唯一敢戰、并且能收取青唐地區、臣服西夏的宋哲宗趙煦在宋朝皇帝里一樣突出。
宋朝的皇帝也很振奮,對比不認識的后世皇帝不重要,聽到自己后世皇帝能打勝仗,激動地比生了兒子還興奮。
“原來大宋是能打勝仗的”趙禎直接來了個喜極而泣,“打贏了打贏了”
刺面將軍狄青激動道“陛下,我們收回燕云十六州有希望”
趙禎含淚點頭“是有希望”
其他文臣想潑冷水,但是天幕已經把話題拐到了農業上,讓他們的一腔心思憋了回去。
當然,今天的主題是農業,簡單點評一下,我們回到農業上。
特意提前說一下皇帝們,自然是因為,即使歷代都是重農,在不同的帝王手中,有很大的不同。
朱元璋從農民起義軍走上帝王之位,最辛苦的時候曾經做過地主家的長工,做過流民乞丐,對糧食有著非一般的執著。
他確立以農為本的政策后,要求對官員考核以農桑、學校為功績,違者降薪降職
聽到朱元璋的出身,前朝的皇帝們一個比一個震驚,尤其是那些被天幕明確提到過末年是被農民起義軍推翻的皇帝們,都不好了。
“農民起義軍真能成事”李世民深刻記得,唐末的農民起義軍把他的墳墓給盜了,其他皇帝的帝王陵也沒放過。
長孫皇后提醒道“漢高祖不也成事了。”
李世民搖搖頭“那不一樣,漢高祖好歹也是亭長,算得上是官吏,那朱元璋可是流民乞丐,地主長工,哪位帝王能比他出身更低”
長孫皇后看看丈夫,又看看同樣失態的兄弟,知道他們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不是官職大小,是漢高祖既然是亭長,也屬于“士”的階層,屬于官吏;但是朱元璋是真正的底層農民,長工、乞丐、流民,無論是哪一個身份都低到他們平日不會正眼看的。
包括李世民自己,
同樣出身世家,愛民護民是作為統治者、高高在上俯視眾生的姿態維護統治需要的。
但是論最受刺激,還得是元朝的皇帝們。
“朱元璋,誅元璋,倒是霸氣。”忽必烈若有所思拿著大馬士革鋼刀把玩,自從天幕夸了他爺爺成吉思汗大馬士革煉鋼工匠搶的好之后,本來就受重視的匠人受到重賞,大馬士革鋼武器更受歡迎了,包括忽必烈自己也刀不離手。
“陛下,要不去民間找這漢人”丞相脫脫請示道,但是心里他自己也知道不可能。
元朝實行的四等人制度,不僅把漢人壓在底層,對他們的姓名也有限制,只能傳承姓氏,名字按數字排行,方便記憶,就如同給牲口編號一樣。
忽必烈搖頭“漢高祖當皇帝之前名叫劉季,季是家中排行。當皇帝之后才改名劉邦,這個朱元璋的名字如此囂張,定然是后面起義時改得,你現在找也找不到。”
脫脫揣摩著皇帝的意思“那找所有姓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