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只會造成恐慌和漢人的敵視。”忽必烈手中的彎刀畫了一個圈,重新回到自己手上,“百姓還真是不能小瞧,乞丐也是人啊,這四等人制度似乎不但沒能安邦定國,還刺激了漢人的仇恨心理,不要也罷。”
脫脫先是一愣,接著聽到忽必烈正式頒布廢除“四等人制”的圣旨,立刻恭敬領旨“是”
與皇帝們升起的警惕心不同,百姓們多是羨慕。
“農民當皇帝,百姓一定過得很好吧”
“是啊,咱也算是上面有人了,農民皇帝能給百姓減很多稅吧”
“能減到前面說過的漢朝皇帝那三十稅一,就很好”
百姓們幻想著別人家的皇帝,只是聊聊天吹吹牛,就已經開心地笑了起來,讓因為沉重稅務導致常年愁眉苦臉的眉目難得舒展起來。
在另一片山林里,一群頭上裹著黃巾的昔日農人則是得到了鼓勵,眼神發亮
“起義軍原來也能當皇帝”
“我們一定能成功”
朱元璋在政策上,編訂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以保障小民經濟,把促進農業生產和農業稅收作為官員政績考核的重點。
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是朱元璋的首創,結合明朝的保甲制度,十分高效率,給大家看看圖片。
用農業生產和農業稅來考核官員這一點歷代官員也是如此,帝王們沒太在意。
天幕放出了明朝時期的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賦役黃冊在記錄田地賦稅時做成表格,戶主的姓氏勞役記錄的清清楚楚,連田地的形狀都給畫在表格的第一行,一目了然,非常清晰;
魚鱗圖冊顧名思義,畫得真的像是一條鱗片覆滿身體的魚,每一片魚鱗上都清晰地記錄著不同地方的不同稅務,每塊地的所屬、方位、面積、形狀,乃至地形、肥瘠程度等等,都記錄在上。
他們齊齊看向魚鱗圖冊難怪叫魚鱗圖冊,真像魚鱗
這個好學,不錯,朕的了
朱元璋開始得意起來“咱老朱自己都會種地,田地哪有什么皇帝比朕更懂。”
兒子大臣們開始吹捧起來,朱元璋被吹得洋洋自得,但是很快,天幕的說法讓他的笑容漸漸消失。
但是很可惜,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只是過于理想化的政策,等朱元璋一去世,首先官官相護開始數據造假。然后是各大王朝都避免不了的土地兼并,或者說也正是因為官員世家開始土地兼并,對上欺瞞,不得不數據造假欺瞞統治者。
但是這個記錄方法還是很有意義,這里特意放出來給大家看一下。
朱元璋立刻開始吹胡子瞪眼“官官相護數據造假”
他知道一個王朝不可能真的長久永不覆滅,但是他剛死就成這樣,大明的官員如此囂張,他殺貪官殺得還不夠多嗎
朱元璋殺心一起,看滿朝文武的眼神瞬間冰冷起來,看得大臣們心里哀聲載道。
朱元璋的重農抑商到了極致,在整個明朝,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達到了90的高位比例,即使后期商品經濟慢慢發展起來,商業和手工業所占比例也未能突破20
“全部種田,社會如何發展起來”趙匡胤目瞪口呆,“達官貴人不會去占用田地嗎”
對于這一點,宋朝統治者最深有體會,世家占地屢禁不止,索性直接開放買賣,不管了。
前朝每到末年都離不開豪門大族土地兼并,他可不信明朝就是例外。
隋唐宋,甚至包括元朝,經濟都是開放狀態,絲綢之路非常繁忙,朝廷壓制商人科舉取仕得到權利,但是自己不同程度的鹽鐵官營和礦產官營,加上對外通商,可是沒少賺錢。
重農抑商不代表徹底不發展商業,萬國來朝不止是為了政治意義,還有經濟意義。
農民再有錢,能有商人有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