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重農抑商是為了穩定,又不是和錢過不去。
明朝的氣候其實并不好,處于小冰河期。
小冰河期時期,太陽黑子活動異常,也導致明朝天災不斷。從公元1400年一直到公元1900年的500年,不僅氣候變得更為寒冷,年降水量也急劇減少,使得明朝旱災頻發。
年平均氣溫每降低1度,糧食單位產量就會比往年下降10,同樣,年降水量每下降100毫米,單位面積糧食產量也會下降10
劉徹頓時感到了同病相憐。
“明朝這什么小冰河期更可怕,持續了五百年等等,這個明朝國祚有五百年天幕不是說我大漢才是最長久的王朝嗎”
汲黯點頭肯定了劉徹沒記錯“陛下,或許這個小冰河期持續到了后面的清朝,天幕向來喜歡明清一起提。”
“明清都有小冰河期,這百姓過得真是不容易。”劉徹哪怕自認自己不是一個愛惜民力的皇帝,也不會真得放任天災發生百姓死傷,百姓死完了誰交稅,他都沒人
了統治誰去。
聽到明朝的小冰河期,
讓劉徹想起自己當權時期天災不斷下的百姓,
難得興愛民心思來。
他默默計算茂陵不需要修那么奢華,少發一下勞役,修水渠時待遇更好點,應該能有用吧
在江南水田,百姓棄用大唐開始使用的江東犁,重新開始使用鐵搭,這是科技上的退步,但也是無奈的選擇。
因為朱元璋把農民圈在很小的區域范圍內,導致百姓無力養牛,沒有牛用曲轅犁同樣吃力,后面開始用鐵搭,也是為了節省人力。
除了因為政策原因,還因為人口爆發后土地不夠,百姓把土地良田盡可能地用于水稻小麥棉花,用于衣食原料生產。但這樣的結果就是養牛的空間越來越小。養牛所需的水草難得,成本上漲,以致無力養牛。
嬴政聽得很認真,看天幕上放出曲轅犁和鐵搭的圖片,看得也很認真。
大秦同樣缺少耕牛,大漢耕牛普及歷經四代統治者,想必到二世三世大秦百姓才能慢慢普及耕牛,這兩樣農具,都可以先研究起來。
直到聽到天幕講大明人口爆發后連養牛的空間都沒有,不由羨慕了。
“大秦地廣人稀,別說養牛種草,種什么不行。”
把那些侵華的八國聯軍全給種到地里都有位置
大明人多地少,農業工具科技后退,還氣候惡劣,明朝為何人口還會暴增呢
這就不得不提明朝時期國外帶來的外來物種,高產農作物的到來。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華夏與外界有了更深入的接觸,本土農業結構發生了巨大改變
最明顯的改變,就是高產量農作物的到來,成為了百姓的主糧,比如玉米、甘薯、煙草、花生。
玉米抗旱能力極強,對土壤肥力要求低,哪怕是貧瘠的山區也能種植,極大地擴大了華夏的可耕種土地面積。這一項由美洲土著人民培養出來的農作物,造福了整個世界無數人民,無愧于美洲祖先把玉米奉為神明
玉米的原產地在美洲,美洲的原始土著阿茲特克人,把玉米神封為春神,又是生命之神。
因為玉米需要一層一層的剝開,在原始蠻荒的時代,阿茲特克人祭祀春神的祭祀法就是剝人皮,所以他們的春神又叫做“剝皮之神”。
當然,如此血腥的畫面荊咕是不會放進自己的視頻里,她只是放了玉米的耕作之法。
從原始的刀耕火種,載歌載舞就能大豐收,再到大航海時代后傳揚到了歐亞各個地方,依然能豐收,就足以說明它不挑地的最大優勢。
看著那如一棵樹一樣的高高莊稼,結出來的果實不是粟黍那樣小小的穗穗,而是巨大的黃澄澄的果實,只要看到上面飽滿的黃色顆粒,就知道一根就可以讓人吃得飽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