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農業,分為“承前啟后”兩個階段。
承前指的是承接前朝大明的農業政策和教訓;啟后指的是啟發了后世的現代農業教育。
大明末年,百姓沒有土地偏偏有沉重的土地稅務,當時的農民起義軍紛紛打出的口號就是“均田免糧”。
明末年間,硝煙四起。
農民起義軍編造的歌謠在大街小巷流傳著,哪怕是年幼的孩子,在街頭嬉鬧時也會唱幾句
“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迎闖王,管教大小都歡悅。”
“吃汝娘,著汝娘,吃著不盡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
被餓得面黃肌瘦的農民早已對朝廷徹底失去了信心,他們從內部打開被朝廷官兵緊閉的大門,主動喊著口號“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迎接農民起義軍進城。
而李自成的大順政權起初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沒收了地主土地,分發給土地開墾耕種。
李自成到河南時就是殺光了福王的勛貴親戚,把福王的莊園土地分發農民。一部分讓農民去“認祖產”,去奪回原本屬于自己的農田,一部分用作軍隊屯田,或者募農民墾田,短期內真正的實現了自己提到的“均田免糧”“耕者有其田”。
“著令各地嚴查貴族官員私占百姓土地一事,讓各地官吏注意安撫百姓。”劉徹看到天幕上的這一幕,立刻想到了高祖時期的秦末農民起義。
他向來不小看農民,所以老來發現自己窮兵黷武給百姓帶來了巨大壓力,能不顧帝王形象的下罪己詔。
哪怕天幕夸他有創下漢武盛世時期,但是他也同樣知道,再盛世地方上也會有貴族欺壓百姓、搶奪百姓土地的時候。
尤其是郡國地方,郡國占據了百姓的土地的消息甚至根本傳不到朝廷中來。
但是不能不管,削藩他要,耕者有其田,他也要
百姓耕地能給他交稅,郡王們霸占土地掠奪人口,除了給朝廷更大的財政壓力,能有幾個真得有用
已經采納了主父偃推恩令的劉徹,打定主意等這一期天幕結束立刻開始實行,現在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
農民起義軍四處硝煙,轟轟烈烈,內斗的一片混亂,得以讓人數最少的清軍入關。
清軍入關后親手造就了不少大屠殺,把明朝末年增長的人口數次屠城屠殺的人口劇減,但是治國總得需要人口,于是清朝皇室吸取明朝的教訓,做出了農業措施上的兩次巨大改革,從此讓華夏人口在古代達到了最高峰
李自成恨透了朱家宗室,對所過之處的皇室宗親寸草不留,僅在山西地區就殺了各種貴族1萬多人,其余地方的貴族同樣沒好到哪里去。
張獻忠同樣厭惡朱家宗室,攻陷成都后,殺光了蜀王全族,下令屠城三日。三日過了,停止大殺,但仍然每日小殺百馀人以樹威。
清軍入關后,對漢人實行剃發易
服,
,
還只是部分數據,已經像極了一個短篇驚悚故事
遼東大屠殺,滿清殘殺遼東漢人,死者100余萬;
濟南大屠殺,崇禎年間后金入寇,屠濟南,尸積13余萬;
揚州十日,僧人斂尸80余萬;
嘉定三屠,5萬余人,自城至郊數里無人;
江陰之屠,死者17萬兩千人,幸存53人;
昆山之屠,“破城當天死者4萬”;
同安之屠,死亡5萬余人,梵天寺僧葬之;
大同之屠,僅存重案犯5人;
廣州之屠,死亡60余萬,存者7人;
四川之屠,滿清御用文人寫的蜀碧誑稱張獻忠屠蜀倆千萬人,據近代學者考證,死于滿清之手者300萬400萬,死于饑謹者約40萬,張獻忠只是消滅了4萬地方團練
這些數據遠遠沒有說完滿清對漢人造成的大屠殺,連一半都沒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