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請傳教士、外國商人教授語言,教授有方者,重賞”
一道道措施頒布下去,也代表著這個封閉的王朝態度一點點開啟,開始慢慢武裝自己,小心翼翼地試探著外界。
英國政府發現,調查出來的結果與馬爾薩斯的理論不謀而合。
此后,馬爾薩斯的人口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發展起來,并且得到了官方和社會的普遍重視。
后來隨著西學東漸,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甚至傳到了華夏。
弘歷這時候顧不上自己曾經打發過洪亮吉了,快速道“外邦人這什么人口理論明明比華夏晚,竟然這么受重視。”
大臣們眼觀鼻鼻觀心,不好說這決策權在帝王。
看看人家的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再看看自家的陛下
洪亮吉的人口理論與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還是有些差異的
洪亮吉提出了生產資料不夠厚,并沒有把人們貧困交加、流離失所歸咎于自然原因或者社會規律,而是提出開墾荒地擴大生產、抑制兼并土地、救濟災民、抵制浪費奢靡、減輕賦稅等來解決人口過剩問題。
總體來說,沒有脫離封建小農經濟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馬爾薩斯認為,人口的絕對過剩是造成無產階級貧困的罪惡之源,因此要
解決人口絕對過剩,
就要通過“積極的抑制”,
比如戰爭、饑荒、瘟疫等來提高人口的死亡率;
通過“預防性抑制”,如晚婚、節育來減少人口出生率。
這一條政策,一直到現代還可以在各國政策上看到影子。
“不應該是多子多福嗎為什么還要提高人口死亡率”清朝道光年間,女人聽到提高死亡率有點嚇到了,“難道要殺人屠城”
她的丈夫悶頭在用磨刀石摩著家里的菜刀,聞言理也不理她。
女人一邊擇菜一邊感嘆“讓人多死點太殘酷了,還是我們華夏人好。”
“你一個女人懂什么吃得不夠了,再怎么減輕賦稅也不夠人太多,只能人少點。”男人冷笑一聲,提起菜刀迎光看了看刀鋒的鋒利程度,冷笑,“我看,還不如起兵打幾仗,人死沒了就夠吃了。”
他家里的田地已經越來越少,但是孩子越來越多。
大的幾個孩子還結婚,眼看著要有孫兒了,日后家里這點田地怎么養活一大家子
男人看著自己鋒利的菜刀,心一橫地想著
實在不行,就參加那什么起義軍,殺了那些貪官污吏,分了他們的田地既然怎么都是個死,當個飽死鬼總比當餓死鬼好。
“具有局限性。”嬴政一條條記錄下來,“就是還遠遠不夠。”
原來政策不光要提倡改嫁生育,必要時刻還要提倡晚婚節育。
并不是只有洪亮吉一個人提出人口理論,雖然華夏古代普遍支持多子多福,但是也有韓非子這樣的先賢主張人口適度的理論。
嬴政想起韓非的理論,忍不住想起往事又是想要韓非的一天好可惜,韓非人來大秦了心也不在,哎
生產力跟不上人口的增加,生產資料短缺后,就會爆發饑荒,然后戰亂再次發生,再次削減人口。
尤其是在農耕時代,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下,人力有限,更容易發生。
清朝盡管洪亮吉提前西方5年發現了人口危機,當權者置之不理,還因為他提出要抑制土地兼并等危害了所有官員利益,被貶到邊疆伊犁。當權者既不對人口增長控制,也沒有進行技術革命提高生產力,到清朝末年時,已經有多次饑荒和農民起義。
太平天國運動的首領起初就是因為饑荒才起義,口號就是“天下一家,同享太平”,“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義和團同樣遭遇饑荒,被逼無奈起義
弘歷坐不住了。
聽起來這起義如此頻繁,前面不是還有個捻軍起義嗎,怎么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