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他一路奔波,蓬頭垢面毫不夸張,連鞋子都有些磨破,衣服行囊上也滿是塵土。
雖然全身臟兮兮的來面圣有些失禮,但是大家都沒在意。
什么禮節,哪里有實實在在的天幕內容重要。
如果不是大漢這時候沒有便于攜帶的紙張,他的家境也不夠任意揮霍縑帛,民間想借都借不到,趙過都不想趕路進未央宮。
實在是趕路也浪費了記錄的時間。
還好,宮里人多,想必是記全了。
可以用心聽了。
趙過一邊聽一邊結合大漢的情況想,順便把自己熟悉的土地環境寫在另一側,進行對比參考。
劉徹暗中觀察,悄悄走過去,看到趙過一無所覺。
劉徹沒有打擾他,看著趙過在縑帛上寫得大漢土地的情況,十分滿意。
天幕推薦的人才,果然有過人之處
“大唐既然本就有這項技術,想必推廣向民間更容易。”
李世民看著天幕上的現代化農業,聽到大唐也在其中,頓時有了許多想法。
“這農報大唐也可以做起來,等宮中的技術成熟了,就登報推廣向民間。”
“各家若是能先有這成熟技術,也可以署名后登報推廣,惠及天下百姓,讓百姓也知道,不是所有世家只會欺壓百姓。”
杜如晦等人連聲高呼“陛下英明”
都是后世無能子弟敗壞家族名聲
唐末農民起義殺遍世家,明末農民起義殺遍宗室,天底下的百姓一聽,說不定以為世家都是明末宗室那種只會占地違法之人,他們必須挽回口碑。
房玄齡“我等這就回去讓府中莊園嘗試。”
都是有錢人,在自家莊園上沒準比皇帝在皇宮過得還舒服,誰先嘗試出來可就不一定了。
李世民看出大臣之間的攀比之意,哈哈一笑“那諸位可得加油了,若是宮中先試出來,那就要寫朕的名字了哈哈”
此時不拉攏天下民心,更待何時
華夏的養魚技術起源很早,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殷商后期,一種是西周初年。
戰國時期,孟子萬章上記載,有人將鮮活魚送給鄭國的子產,子產使管理池塘的小吏養在池塘里。常璩華陽國志蜀志也說,秦惠王時期,張儀和張若筑成都城,利用筑城取土而成的池塘養魚。
但是這時期的養魚,只是拋進池塘里任其自由生長,還是野生生長。正式養魚,是從漢朝開始。
漢朝有池塘養魚,還有湖泊養魚和稻田養魚。
池塘養魚主要以鯉魚為主,湖泊養魚主要是在京師長安,是漢武帝筑昆明池訓練水師之余,養魚自己食用和供奉,多余的還送到長安市上出售,非常有經濟頭腦;
稻田養魚始于東漢漢中地區,在夏季蓄水種稻時期在水田順便放養魚類,還可以利用冬水田儲水時期養魚。
稍后,巴蜀地區也開
始稻田養魚。
想看西羚墨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嗎請記住的域名
隋唐動亂時期,養魚業一度衰落,到唐朝時再次興盛。
唐朝沿襲漢朝,繼續以鯉魚為主,用人工投喂飼料,還出現了以培養魚苗為業的職業者。
宋朝時期,在愛各種風雅花哨玩意的文人影響之下,有人開始用野生的橙黃色鯽魚培養觀賞魚金魚。到南宋時期,金魚已經成型,杭州的達官貴人養金魚成風,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金魚品種,并且有了魚病防治技術。
明朝主要養魚區在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