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志怪小說。”董仲舒立刻提醒,“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種就有小說家,記錄街頭民間的傳說故事,志怪小說恐怕也是這等閑碎之語。”
劉徹幽怨地看著他朕又不傻,就不能讓朕開心開心
董仲舒不是沒看懂劉徹的眼神,他只是很想說陛下您在后世的形象都有點“奇怪”,沒覺得哪里不對勁嗎不反省一下嗎
劉詢笑了“看來后世也知道,曾祖爺爺很喜歡尋仙問道。”
或者說,很迷信。
什么西王母,長壽蟠桃,一看就是很適合曾祖爺爺的畫風。
有趣,接著編他喜歡
大臣們眼觀鼻鼻觀心嗯,這是陛下家事,他們沒聽到,什么都沒聽到。
漢武內傳作者和成書時間不明,雖然曾經有題跋說是“東漢班固”撰,但根據史學家推測,應該實為六朝人偽托。
班固
他修的史書是正經書,怎么會有這么荒謬的神仙故事明顯不是一個畫風
還好后世史學家還他清白,不然太損害他名聲了
某六朝人摸摸鼻子這不是,署名“東漢班固
”,冒充古書好賣一些嘛
不過書中的蟠桃明顯啟發了后世人,尤其是小說文化興盛的明朝。
傳說西王母花園里有一種仙桃,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以結果,食用一枚可以增壽六百年。當仙桃成熟時,西王母就會宴請所有神仙來舉行蟠桃宴會
現代誰沒好奇過西王母蟠桃園里的蟠桃什么味道呢
天幕突然放出了一段經典影視劇
一位鶴發童顏的土地神仙給孫大圣介紹道“大圣,這園有桃樹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三千年一熟,人吃了身輕體健。中間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長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
下一秒,大圣把土地趕走,自己在蟠桃園里放肆地大吃特吃。
這個桃啃一口,扔了。
那個桃嘗一下,扔了。
地面的桃不好吃,飛到樹上,一招手引來一堆桃子,吃一口扔一個,吃得快活無比
寫西游記的吳承恩
這不是我的故事情節嗎
還有這猴子,不是我的大圣嗎
看得“猴臉妖怪”的劉徹“嗯天上的猴子都能成圣”他可是聽得很清楚,那老神仙叫猴神仙為“大圣”猴子既能成仙又能成圣,這是什么品種的猴子,他也要想要
聽到土地介紹蟠桃,劉徹又想要仙桃“你們看到了沒真得有仙桃”
再看到猴子吃一口扔一個的吃法,劉徹心痛了“啊,你不吃給朕啊扔了做什么”
大臣們“”
算了,陛下開心就好。
明朝的文人和皇帝集體看得過癮。
“哈哈哈哈,這不是西游記里的劇情嗎”李贄笑完又遺憾了,可惜了,他的李卓吾批評西游記被禁了。
官府還真是一如既往看他不順眼啊。
清朝時期,弘歷想起舊事“聽說西游記曾經被明朝皇帝禁止過,是真是假”
紀曉嵐道“據說嚴嵩認為西游記影射自己,向嘉靖皇帝建議查禁過。但是民間不怎么執行,而且嘉靖本人看過西游記后也頗為喜愛,最終解除了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