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禁沒禁過臣不知道,但是西游記在民間應該是沒被禁過,當時一版再版,最早是在南京刊刻,后來全國流行,各地書商搶這棵搖錢樹,搶的福建書商打架搶版權。”
劉墉補充道“民間現存的西游記有朱鼎臣本、楊志和本、楊閩齋本、唐僧本、閩齋堂本皆有明刻本,付梓年間從萬歷初年到崇禎年間不等,若真禁完了怎么會有這么多版本。”
弘歷立刻來了興致“好你個劉羅鍋,是不是有明刻本西游記,還不拿給朕瞧瞧”
劉墉從善如流“陛下既然喜愛,臣豈敢不照辦”
桃子和柑橘并不是4000年前才誕生,而是從約4000年
前,加入了人類社會,也就是華夏最古老的王朝夏朝。
往桃子的祖先尋根溯源,可以知道,桃子的故鄉,同樣在喜馬拉雅山脈東麓,位于南迦巴瓦峰。腳下是雅魯藏布江,在數億年前,這里便已經誕生了最古老的植物,桃子的祖先光核桃。
為什么要從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開始說起呢因為桃子的進化與之息息相關。
光核桃是桃子的野生祖先,之所以叫“光核桃”天幕放出“光核桃”和普通桃子的對比就能清晰分辨出,光核桃更小,像干癟的橄欖。
光核桃的核紋也比較少,在海拔較高的地方,有的桃核是光滑的,沒有核紋,像大李子核一樣。
原始的“桃子”,也就是光核桃,比較接近早期的被子植物,桃核是光滑的,只有薄薄的果肉,果實大多苦澀,不能食用,只起到保護種子的作用。
后來,光核桃慢慢進化,長出了果肉。
然后果肉變得越來越豐厚多汁,越來越受到各種動物的喜愛,把它的果實帶向更遙遠的地方扎根生長。
為了讓種子不被連著果肉一起吞噬,桃核開始從表面光滑變得溝壑縱橫,并且有微毒桃仁微苦并且微毒,這也是植物對自己種子的本能保護。
然后,就有了人類熟悉的、喜愛的水果桃子。
在西藏當地,有一棵最古老的光核桃樹,已經有700多歲的樹齡。科學家通過對這棵樹進行采樣和基因測序,證明了光核桃是普通桃的祖先。
如今,藏族同胞常采集光核桃的種子榨油,作為家庭廚房用油的補充。
在科研上,光核桃為研究桃子起源進化的試驗材料。據參與桃資源調查的專家估計,光核桃中還存在壽命1000年以上的植株。
光核桃主要生長在山坡雜木林中或山谷溝邊,在海拔1500米到4500米都有分布。
光核桃樹體高大,可達10米以上,也算是當今最高大的桃樹種類。
在如今,西藏林芝依然生長著茂盛的桃樹林,每到春天,開出燦爛的緋紅,古老的生命在新時代綻放新的活力。
也許光核桃樹在看到那絢爛的桃花和已經與自己截然不同、圓圓胖胖的桃子時,會感嘆一聲
“嘿,這些大胖娃娃,都是我子孫呢”
在先秦時期,桃子就被認為是貴重之物,成為君王賞賜給有功之臣的賞賜,是宗廟祭祀之物。
在尚書武成中有這樣的記載武王克商后,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這里講述的是周武王滅商后,注意休養生息。當然,我們研究桃子就能注意到,這里出現的明確的“桃林”的記載,也就是說商朝已經有桃林了,周滅商后才得以在桃林里養牛。
但是在必要的時候,桃子也可以成為君王殺人的利器。
晏子記載了著名的“二桃殺三士”的慘烈故事。
春秋時期,齊景公與齊相晏嬰想除去大臣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人,于是想出一個計謀。
他們只拿出兩個桃子,賞賜給三個人,說桃子論功行賞,讓三人按照自己的功勞去取桃子。
起初,三人各自認為自己的功勞才是最大的,去爭奪桃子。
爭奪中,出現死傷,又開始慚愧,古冶子認為自己竟然因為桃子而傷害了朋友,最終相繼自殺。
三位大臣就這么被兩個桃子沒廢一兵一卒解決掉。
看似普通的桃子,之所以成為是非之物,放在現代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放在當時的環境,“桃子”相當于“厄里斯的金蘋果”,不僅僅是一種難得的美味,也象征著身份與地位。
大家可能聽說過“金蘋果”,不知道具體故事吧我給大家放一下過程,在西方神話里非常著名,很多翻拍劇。
天幕同時放出了西方類似的神話厄里斯的金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