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作為全世界許多水果的原產地,但是自己的水果地位,發展的卻是很尷尬的。
在如今的水果市場上,一些水果高端產品都是來自國外。比如優秀的柑橘品質,來自歐美和日本,優秀桃子品種來自日本,優秀獼猴桃來自新西蘭,優秀橙子來自澳大利亞。
但是在歷史上,唐朝時期,華夏人就喜歡把獼猴桃當做庭院綠植來栽培,但是始終沒有把這種植物當成水果。
明明是一種近在咫尺的食物,為什么古代人沒有食用
唐朝時期的眾多世家貴族懵了。
這獼猴桃,原來就在他們家中院子里嗎
羊桃,狗棗聽起來都很陌生,他們只以為是沒見過沒吃過,沒想到原來距離自己如此之近。
“我們院子里好像是有這種植物”一名喜歡種花的年輕官員突然想起澆水剪枝時見過的某種綠植,的確跟天幕上有些相似,與自己親近的官員比劃,“但是那毛茸茸的果子沒這么大也就比棗子大不了多少。”
李世民也看到了,喟然一嘆“后世的水果是育種優化后的結果,變得更甜更大了。”
他們當綠植種可能也就看看開什么花而已,誰會去管果子好不好吃。還以為跟漿果一樣,只有鳥類才吃,
“我好想也見到過。”房玄齡想起去府中花園里找夫人時似乎見到過,對比一下天幕上的水果,再看看對方的價格。
實話說,很眼饞
“那玩意按個賣,還賣這么貴,我們是不是錯過發財的機會了”
一言說出所有人的心聲。
世家大族也意味著有許多人要養,需要大量的銀錢,放著可以當黃金的水果扔在家中當觀賞植物,連自己也覺得很暴殄天物。
日本植物學家田中長三郎曾經對全世界果樹的種類進行過統計,全世界能夠水果的植物,包括栽培種、野生種在內,總共有2792種,華夏現有的果樹物種大約有670種,連世界水果物種數量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華夏現存最早的農業典籍夏小正中,對水果的描述只有寥寥幾筆,其中只是記載了桃、李、梅、杏、棗、栗等水果。
嬴政默默看著面前的水果,一陣沉默。
大秦能怎么辦,他們又不是有寶貝不知道珍惜的大唐,大秦是真沒有,就算此時華夏大地有很多水果,也都還在深山老林待著。
那什么獼猴桃當觀賞植物種庭院,不好意思,老秦人沒這個閑情雅致,還在四處征戰呢。
唐朝時期,各國來朝,西域的葡萄酒也成了大唐貴族和世家文人的心頭好
但是他們在贊美“葡萄美酒夜光杯”時,肯定都沒有想到,華夏才是全世界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
在張騫從西域帶回西域的葡萄之前,華夏的新石器遺址已經有了葡萄酒的遺跡。
1995年,山東大學考古研究所有了重
大發現,山東省日照市發現了距今46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已經開始釀造葡萄酒;
2004年,中美考古學者又在距今90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時代的河南賈湖遺址,發現了殘留在陶片上與現代葡萄酒單寧酸成分相同的殘留物。
這些都說明華夏可能才是世界上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
即使在張騫引入西域葡萄之前,華夏也有大量的葡萄屬植物,華夏本土的野生葡萄屬植物多達38種,然而被人忽視,沒有栽培葡萄。
華夏歷史上最早的葡萄,被公認是張騫出使西域后引入華夏的。
大唐的貴族齊齊呆住了,再次尷尬。
自己國家原來有葡萄,也會釀造葡萄酒,但是在歷史上遺失了,結果現在把國外的葡萄酒當做寶貝,高價購買,現在想想,怎么有些像是冤大頭呢
宋朝的貴族和商販們同樣開始罵罵咧咧,葡萄酒在大宋時期更為普及,也意味著,花出去的錢財更多。
“原來我們自己就會,還高價買別人的,真是人傻錢多”
這葡萄酒可是屬于奢侈品,要么是上貢給皇室,要么是高價購買,比華夏本土的水酒貴了好幾倍的價格,現在想想多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