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蘇軾富貴時期其實也喜歡吃羊肉,曾在詩詞中寫明羊肉的受歡迎與自己的窘迫
“十年京國厭肥羜,日日烝花壓紅玉。”、“惠州市井寥落,然猶日殺一羊,不敢與仕者爭買,時囑屠者買其脊骨耳。”
皇室宗親都這樣帶頭,民間更為喜愛羊肉,以致于宋朝的羊供不應求。
為了得到更多的羊,甚至把養戰馬的西北牧區改為養羊,以致于在后世一直有一種說法“大宋亡于吃羊”。
再往前推,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也有一個“羊湯亡宋”的典故。說宋國大夫華元出征鄭國,與眾將士分羊湯,唯獨忘記了分自己的車夫羊斟。結果車夫羊斟對此非常不滿,上戰場后駕駛著戰車去了敵軍,把華元直接送去鄭國大營成為了階下囚。
宋國和宋朝,仿佛與羊相克。
但是天幕直說了大宋的慘狀,靖康之恥誰能不怕還吃什么羊,趕緊養馬吧
軍士還玩什么花式足球,趕緊練習騎兵吧
宮中還欣賞什么舞劍雜耍,直接練劍練騎射技術吧
在趙匡胤帶頭的緊張氣氛中,大宋經過多年的準備和醞釀,這一晚,趙匡胤為大宋百官帶來一出不一般的戲曲。
“陛下”
當趙匡胤帶著一群老將出現在最靠近燕云十六州的軍中時,軍中將領大驚。
但是趙匡胤根本不跟他多廢話,連夜召集將士們緊急開會。
“因為靖康之恥,后世總以為我們宋朝的男兒為了茍且偷生會把自己的妻女送給敵人污辱,這樣的恥辱,是大宋的恥辱,也是大宋男人女人的恥辱”
“就算靠著賣妻售女活下來,就算靠著約束打壓女人給她們洗腦就能自我安慰,歷史也將把我大宋男人永遠釘死在恥辱柱上”
“弱宋,大慫,大送這樣的名稱,你們想要嗎”
大宋沒有軍士插皇帝話語的規矩,他們不敢回答,但是不代表不生氣。
當初聽天幕說話時生氣,天幕結束后每每想起來也很生氣,現在聽到帝王親口提起,更氣了
氣得一群將士狠狠咬牙,狠狠握拳,恨不得現在就沖向對面的遼人那邊,狠狠戰一場,把燕云十六州搶回來
“大秦,強漢,盛唐,剛明,其他漢人的政權都是這樣的贊美。就連蠻元和奴清疆域也比大宋大數倍”趙匡胤同樣憤恨,他親手建立的大宋,為何有如此不堪的名聲
“大宋,必須親自洗去這弱宋的恥辱”
他身為宋太祖,必須親自來率軍洗去這個恥辱
趙匡胤舉起火木倉,朝著遼人的方向,朝著他心心念念許久的燕云十六州的方向,朝天一木倉,大喊
“戰”
“戰”
士兵們吶喊著,連夜朝著敵人進軍
當火器的聲音在遼人的土地上響起,逐漸在曾經本就屬于中原的燕云十六州連成一片時,大宋的旗幟終于重新在這片失去了幾十年的土地上飄揚
當趙匡胤的臉上沾滿敵人的鮮血,當他拿到最終的戰果,當燕云十六州的疆域終于重新劃入大宋的版圖,趙匡胤知道
大宋格局,終將改變
我大宋,文武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