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間,正面臨著一場大變革。
朱元璋親手撤銷自己曾經立下的一系列規定,海禁、大明寶鈔、纏足、殉葬等等,讓他沒少暴躁發脾氣。
但是沒多久,朱元璋就顧不上發脾氣了,把事情交付給大臣和兒子們,自己就急急忙忙去陪長子去了。
朱標病倒了。
在歷史上去世的年份,朱標還是突發惡疾,出現了朱元璋最擔心的事情。
但是好在,天幕提到朱允炆登基和朱棣上位時,朱元璋就猜到這些,并且還知道宮中的太醫不如民間的大夫用藥大膽醫術高明,請了民間名醫,還是把朱標救了下來。
只不過,朱標大病一場后,與朱元璋進行了一番密談。
兩父子談論的內容外人無從得知,只知道此后,朱標迷上了醫學,還頻繁往錦衣衛跑。
朱棣甚至還聽到朱標說奇怪的外語,但是再問時朱標卻說他聽錯了。
但是朱棣知道,錦衣衛最近也在學外語。
學倭語,學西洋人的語言,然后,陸陸續續出海。
朱棣對此也覺得非常有必要,以致于后來他登基后繼續保持了這一慣例。而且大明后面的皇帝也繼承了明初的慣例,每一代都找外邦人學倭語或者西洋話,然后派出錦衣衛前去臥底,錦衣衛也成為了大明名貫中西的著名特工。
如今的朱棣還不知道未來,就如同他不知道朱標的下落一般。
公元1392年,在歷史上朱標病逝的那一年,朱標從大明消失了。
但是朱棣看父皇的臉色,明顯并不是喪子之痛,顯然對朱標的去向十分明白。
沒有經歷喪子之痛,朱元璋也還沒發瘋,馬皇后也沒有受到刺激病倒,還能親自帶著太醫一起去檢查民間女子放腳的情況。
明初,纏足還沒有到后來那么三寸金蓮的變態級別,纏足的人也沒有普及到全天下,反而是條件比較好的家庭纏足。
現在開始放足,能緩慢恢復,也有錢請大夫去療養。
但是馬皇后依然不放心,所以以皇后之尊親自探望,以自身的天足來做一個榜樣身為一國之母的皇后都不纏足,貴族和富商追捧的風氣自然就能慢慢消除。
馬皇后還帶走了對醫學和對民間女子有憐愛之心的公主,也有其他公主有了其他安排,各自忙忙碌碌,不再被困在深宮之中只能學規矩。
馬皇后雖然不在宮中,但是宮中依然很熱鬧,馬皇后有意在鍛煉幾個年長的女兒,讓公主們在主持釋放宮女之事。
天幕提過李淵釋放宮女都能成帝王功德,加上已經知道朱棣后來會遷都北京,加上國庫缺錢崇尚節儉,朱元璋在這一點上最為痛快,大手一揮,很快開始釋放宮女。
朱元璋的長女臨安公主在跟宮女們介紹未來的出路
“你們可以回家,也可以進入官府的工坊”
這群宮女有的是年齡已經很大,想家了要出宮;有的是到了
嫁人的年齡想出宮;還有的單純是比起深宮更喜歡自由的民間。
可以說,大部分宮女是寧愿出宮的,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機會。
放得第一批宮女本就是有所挑選,連未來的出路也安排好了。
聽到工坊,有些本就家中貧寒的宮女已經明白了這次放宮女出宮的真正原因,也恰好,她們出宮后也需要給自己再尋條生路,于是主動詢問道
“工坊有俸祿嗎”
“自然是有的。”臨安公主一邊忙著帶人登記和管理出宮宮女,一邊回答宮女們的疑問,“工坊有很多種,還需要考核,你們可以去寧國公主那里詢問考核具體內容。”
等到確定回家的登記好,確定進入工坊的再登記齊全,臨安公主的嗓音都喊啞了,身體是疲憊的,但是精神是興奮的。
她終于不用覺得自己是個無用之人,也可以做點事了
把想要進入工坊的宮女交到寧國公主的手上后,臨安公主還得負責宮中女醫的選拔,這一次不僅要選來自民間的女醫,也要從宮女中挑選合格者學醫方便宮中的貴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