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仍舊繼續,夏朝是否存一直討論不休,直到在千禧年,一件在海外的西周中期青銅器遂公盨,底部銘文天命禹敷土,隨山浚川,才間接證明了夏禹這位帝王存在。
那夏朝遺址到底在哪里或許夏朝的存在證據在河南二里頭遺址里,為找出夏朝歷史痕跡,考古專家從六十多年前研究之今,仍在繼續辨認尋證,期能得夏物,出夏字。
不過雖夏有疑,但山西省陶寺,經過考古學家長期勘察,將碎成片的陶器復原,再據史料佐證,幾乎確認陶寺就是傳說中堯舜時代的都城平陽。
聽到挖了六十幾年還是個疑似結果,夏啟非常不滿,當即對左右下令“嗟司鑄銅鼎數,刻夏之威,深埋山腹,作銅門,建祭臺,覆銘文,以證我夏跡”
吩咐罷在祭祀臺前放滿貢品,大聲禱告夏跡將落與九州,望后世子孫尋夏跡,記夏歷,恭于祖,揚夏威
而跟在朱棣身旁邊的朱高熙突然一拍腦門,恍然大悟道“爹,這相當于找到爺爺的墳卻沒找到你的墓,是這意吧”
朱棣一腳踹過去,虎目威視小兔崽子,信不信朕現在就讓你進墳墓
被踹到一邊發抖的朱高煦:不敢信不敢信
這座五帝時期的城市遺址里,我們找到了先祖們祭祀天地的禮器,這些禮器在詩經、尚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佐證五帝時期文明發展程度,在深挖后還找到天人思想中,量定天下中心最關鍵的物品圭尺
玉壁、玉琮,鼉鼓等玉物,對于百姓而言,他們不配用,也不敢用,但是遺址外空出的一塊塊土地,卻讓他們萬分心疼,恨不得捶胸長嘆“嗚呼那么好的地為何用不植粟惜哉痛哉”
趙匡胤朱祁鈺看到天幕展示堯舜時期所用的圭尺時,眼眸頓紅,連呼吸都急促了幾分,圭尺,用于量丈天下,測量日影,是確定天下最中點的圣器。
天子身居天下之中,為天下定一,以示天下安定,萬民臣服
既然后世如此尊恭炎黃五帝,若能找到此圭尺,借堯舜圣之名,于祭禮上配以玉圭祀天,以示天下,顯示自己得位正統,得圣人之德,想必朝野議論聲定會少上許多。
想到此處,兩個時代的皇帝盯緊了天幕,期待能從天象中獲得陶寺地址,好派人尋找這件圣物,以示自己有向堯舜德行之心
而其他皇帝對堯舜用過的圭尺并無興趣,只專心天幕內容。
漢帝劉徹饒有興致地瞻望天幕演示的陶寺觀象臺用法,依次將冬至、春分、秋分及夏至的分辨方法一一演繹,聽到天幕說陶寺觀象臺是世界第一個觀象臺時,不禁擊節贊嘆“堯舜禹大才也”
說罷臉上笑意一收,面目突變冷峻威嚴,對侍臣下令“傳令各郡,民間有仿造堯舜靈臺者,重法處置。”
“諾”
漢帝劉徹微瞇起眼,開始正視天幕給朝廷帶來的利弊,天象之觀,豈能讓庶民知之,更論掌握
天象觀乎歷法,皇帝為天子,是萬道正統,當朝歷法仍沿用秦朝顓頊歷,以十月為一歲之始,但漢歲之朝又分注三朝,指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用來區分秦歷正朔。
想到太史令曾上言近年來歷時與秦時天象又所不同,農人耕種時節混序不清
漢帝劉徹坐在墊上,耳聽天幕評見,心下卻在思索,自己身為天子,當重新確認整歲正旦,待歷法完整,再由他頒布于天下,由此指導天下農耕,保田地豐收,使萬民浴天子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