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沒有文字,就沒有文化的傳承,沒有傳承便沒有推動時代前進的積累,人類只能永遠停在茹毛飲血的原始時代
甲骨文是東南亞地區最早的成熟文字,后世金文、戰國文字、篆文等文字,大多都是從甲骨文演化而來,因此甲骨文是文化的基石。
現存的甲骨文經專家翻譯后,根據其形發現,甲骨文的形成從商人的生存行為演變而來,在譯出的商文字中,字的形狀大多數與殺伐有關
站在太極宮前的李世民看著天幕上放大的商字符號,有些遲疑道“看上去挺像兵器”
“就是兵器戟的形狀嘛”程咬金用手肘撞了撞身旁的秦叔寶“在王世充時你不是還用過一陣一把戟在你手上舞得虎虎生威,力破敵宼,嘖嘖,老厲害了”
被點名的秦叔寶無奈地看了他一眼,對陛下點點頭“看上去的確像反放的戟,想必是戟字”
話剛落音,就聽見天幕揭曉答案,驚得程咬金驚脫口而出“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是表示天干的戊牛馬不相及,這哪里像
看著天幕將整塊整塊的譯文例出,程咬金合上張大的嘴,我滴個乖乖,后世人實在大才,這都能譯得出
從殷商遺址中出現的祭壇中發現,對自然現象,對洪水、雷電等威脅他們生存的自然事物畏懼非常,因此經常祭祀上帝、祈求先祖福佑。
而每一次祭祀,都會記錄在卜辭中,從卜辭記錄可看出商時期的戰爭、狩獵、天文、歷法等事紀,堪稱是商君王近三百年的史記。
聽到又是遺址,宋趙光義轉頭問當了皇帝的親哥“后世這么喜歡各處挖遺址,該不會把我們皇宮也挖了吧”
回答他的是宋帝趙匡胤的迎頭一擊怎么我宋才新立,你就想著宋滅國了
知道自己踩雷的趙光義不敢再言,捂著腦袋跟他打開距離,委委屈屈地仰頭看天,嘴里嘀咕道“你自己說的滅國,打我做啥”
天幕對商贊嘆若無卜辭,我們也不會想到商朝天文的發展竟如此璀璨,傳流至今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紀年之法,在商時已運用于實際生活中,一年劃分為十二月,閏年十三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是不是很熟悉
跟今天的農歷很是相近,商人以此辨四季,指導農田耕種,并且以一歲為一祀來表示年歲之稱,與后世以數曉明正旦之歲,有同通之處。
在醫學方面,商已發展出灸、刺、按摩等治療疾病的方法,甚至有貴族讀書的大學,各類精細的工藝品及從業者,可見商時社會分工再次進一步細化,與夏相比,商社會結構更加齊全。
漢帝劉徹好奇居然這么早
太史令大概應該或許是吧
他又不會讀甲骨文,又怎么知道
夏啟將公天下變為家天下的世襲制后,商初仍屬于方國聯盟,商立于天下之中,受四方之功,為天下大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