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天幕要講周天子時代,原本正攏起袖子觀天幕的孔子猛的皺起眉“若說夏無跡,可商卻有跡可尋為何不言伊尹大賢之德”
伊尹保商社稷,教太甲勤政修德,承成湯之政,使商興盛,如此功德為何不言天幕為何要言語模糊,不教世人向仁
身為商后裔的孔子見天幕展開時,以為上天顯跡教化世間凡君,沒想到竟是后世人點評先古時代,無奈地搖搖頭,他在列國間宣傳克已復禮,提出以仁治國,可惜屢屢碰壁,竟無諸侯愿聽他仁義之念。
天下大同,何時能顯世啊
立在他身旁的子貢滿心期待天幕宣揚伊尹德行,偏偏是胡言亂語一通,實在惱人,豎眉喝道“不言圣賢,后世人難道無仁乎”
見他不滿,原本情緒微落的孔子不贊同道“后世人一直也在強德,崇祖,豈不在乎仁只觀后世人所言,夏朝未有證據,商朝文字譯出太少,或許不知伊賢之德”
難道先賢書籍多有丟失,想到天幕說一直在找夏朝證據,孔子心中憂愁,望了望色彩鮮艷的天幕,決定回故國將伊尹之德整理,讓古德傳于后世,教化后世仁義。
說到人祭,原本有力的少年聲突然染一抹厭惡許多人弄混了人祭跟人殉的區別,人祭是送給鬼神及祖先的祭品,分為活人祭和死人祭,如河伯娶妻,西藏人皮鼓等都是活人祭行為。
而商朝鬼神先祖皆能影響大小政務,為得庇佑,彌散鬼神之怒,都會用人作祭祀品。
如何祭祀在甲骨文中皆有體現燒死、煮熟、劈開等等死法不一而足。
高峰期的商朝,祭祀活動密集到堪稱明星行程,任何一商朝遺址都會找到祭臺坑,里面重重疊疊全是人骨,數量是歷代人祭之最
看到天幕中展現出各種尸骨,饒是見多了死亡的岳飛也有些頂不住,更何況每處遺址都有祭臺坑,被作為祭品的不知有多少
“商延國炸多少年”
屬下搖搖頭,他一個不讀書的大頭兵,殺人還行,學問真不行。
不對,他殺人也比不上商朝虐殺啊
而人殉是指君王、貴族或者是男性主家死后,要求他人從死。
可以說人殉是封建王朝的毒瘤,幾乎貫穿了整個封建時代
如戰國秦國國君賓天,從死者少則數十,多則數百,甚至連秦良臣奄息、仲行、虎三人都被殉葬
正值春秋的秦穆公聽到臣子名字,瞬間頭皮發麻,連忙望向身旁的三良聽寡人說,寡人不會,良臣別走啊,別走啊
見天幕提起秦國,秦始皇眉頭深擰,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當初先祖讓三良殉葬,幾乎絕于天下,為各國所不恥,險些斷送秦霸天下的步伐,甚至連咸陽的老秦人也作賦諷刺此等不德行徑。
直到秦獻公時期才廢除人殉,各國人才才入秦為官,為秦效力,才有了秦東出函谷關之霸業。
秦始皇抬眼前向群臣,面色平靜,并不恐懼三良從死出現在自己身上,見他目光掃來,夏無且臉色殷殷“臣愿以俑永陪陛下”
王賁李斯蒙恬等人好個佞幸之人竟然如此哄騙陛下
秦廷上下誰不知陛下要燒制人俑,他日假年后,君臣魂入俑內,征伐司間,一統地下,暢游九洲,冕冠為王
可惜最好的燒制人俑名額不是人人可之,須得有功之臣,精銳之兵才有資格以真實面目燒俑。
瞪完夏無且,滿朝文武齊刷刷地望向他們陛下,目光灼灼陛下,陛下,看看我,看看我,你的手辦缺一個我
有臣如此,秦始皇昂然一展雙臂,仰天大笑“天佑大秦,君臣一心”
群臣躬身齊賀“天佑大秦,君臣一心”
賀完后挺起背脊,努力向君王眨眨眼陛下,給點獎勵如燒俑名額,讓我們君臣同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