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商開啟了封建政治基本型態,那么周則定形封建政治核心
歷代都在周的思想上發展出屬于自己政治思想。
我們總結一下周朝對內宗教為核心,對外用分封天下團結人心,以禮樂制度來規范各階行為。
用德成治世治國的核心,即敬天保民,明德慎罰來維持周朝秩序
而讓這套理倫最后禮起來的點在那里
天幕突然出現肅穆莊嚴的四個大字:
周公還政
眾朝聽罷紛紛贊嘆:周公,元圣也
而朱元璋卻開始嘀咕:周公確是圣人,但這天幕不會把史書從頭將倒尾吧
那輪到他們明朝時要等多久
天幕的聲音柔和了許多克殷周立后,明君周武王在開國三后駕崩,年幼的成王繼位,為穩定朝政天下,周公在旁輔政,七年后還政于成王。
周公的行為是什么呢諸侯臣子的德,則是要聽王令,輔助君王,佐成明德之君,共創盛世。
所以周公立禮樂制度,卻沒有因身處高位而有所僭越,這便是臣子的德,言行一致。
因此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才能流傳至今啊
秦始微瞇雙眼,思索著后世的治國之策,是德嗎
不對,天幕與其說周公德行,不如在宣傳德行。
想到天幕所言西方,他突然升起幾分好奇:后世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天幕突然變得感嘆:周公的行為,跟殷商商元圣伊尹一脈流傳,此臣德被后世并稱伊周,這樣的臣子就是歷代王朝的白月光啊
上能定社稷,下能安民,這樣的臣子何其稀有
若說千古一帝是帝王的稱號,那么元圣是眾臣子夢寐以求的追求
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四帝出現在天幕之上時,眾朝有志皇帝呼吸一窒,他們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地治國是為何
除了想創造一個的天平盛世的天下實,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外,不就為點身后名
秦始皇矜持地點點頭朕為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
漢帝劉徹磨刀霍霍待朕斬了匈奴,當是千古一帝
才登基不過三年的李世民挺胸前進,朝前千古一帝前進
宋朝趙匡胤摸著地圖等我收復燕云十六州,千古一帝自然加身
才封禪的趙真宗氣虛瞅天幕,或許應該是一帝吧
非常有自知之明的劉邦朕布衣登天下,由后人說吧
剛決定假年后立無字墓碑的武則天功過是非,皆由后人言
大馬金刀坐在椅上的朱元璋千古一帝,古來今往有幾人能達
暗自寫著爹爹愛我的朱棣朕做得千古一帝,是不是表明朕比那不爭氣的侄兒強
眾皇帝目露期待,期望自己的名字能從天幕中傳出,傳至天下,讓天下人皆知圣德,那是對他們最大的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