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第四年時,東方蝗災蔽天,造成天下大疫,朕下詔百姓,往朝廷納粟千石,拜爵一級。
才讓糧食全部流通全國,賑救黔首,周定四極。
爾等告訴朕,楚國、魏國、趙國可有賑濟黔首
活下去的百姓可有秦國多啊”
聲聲厲問下,眾臣訥訥不言,天下大災各國自有賑濟,能救濟到何種程度要看各貴族德行。
“朕知道”或許受天幕所刺,一向只不露情緒的秦始皇竟吐露心聲“六國沒了,各貴族失土地怨恨朕,可是朕也指出出路,學法令入秦為官。
當初秦變法時,秦宗親
想要維持富裕生活,一樣要上戰場博得軍功,怎么
六國比秦宗親還要金貴不成
朕放話在這秦,不是六國,朕,不養無能之士”
山嘯般地威勢打在群臣身上,叔孫通頂著雷霆皇威,壯膽進諫“陛下,臣觀后世州、道、市等劃分,甚為契秦,請陛下明察。”
初反秦,恨秦者,大多游士向往的是諸侯千金奉送,禮結下士,你設郡縣就二級,豈不是讓人為吏
竟然是儒家學子率先出言
始皇有些驚訝,隨即收了周身威嚴,微微頷首“明日諸位可商議后,期望諸生拿出條呈廷議,。”
叔孫通心底略略松起,儒家還有希望,在仁義治國前,諸家誰敢爭鋒
唐
一百二十五次,幾乎兩年多一次,李世民臉色略白,上天為何要這么對我大唐子民
想到今年可能的蝗災,李世民就心疼難忍,難道是他殺兄報應
“陛下”正沉痛間,就聽見房玄齡輕聲喚他。
緩過神的李世民眨掉眼中水氣,強行提起精神問道“怎么”
見房玄齡神色遲疑,李世民深吸口氣壓下滿腹心緒,安慰道“如天幕所說,咱大唐上下一心,總能渡過難關,將天下治理好了,總能讓百姓生活下。”
臣不是說災啊一百二十五次,均兩年多一次災害,算下來大唐國祚不到三百年吶
唰淚是真的流出來了,朕不是耀耀圣君嗎
大唐怎么才三百年
朕不信
明
一年一次災難
朱元璋赤手打天下,對生死見得也多,國家那么大,哪年安生過
不是這澇就是那旱,老天爺要捉弄人,他也只能減賦稅,好讓百姓能活得輕松點。
他掰扯著手指頭心算,這幾年天下還算太平,龍王爺高興,讓大明風調雨順,這樣不就意味著他后世子孫受災越多
愁
始皇面對天下初定舊制不穩時,他拿出了整套系統又完整的國家制度。
皇帝三公九卿郡縣制,六國遺族不認同這套體制,但正是始皇的三板斧,構成今后華夏的體制框架。
國君從王升為皇帝,三公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助天子理萬機,為百官之首。
太尉掌軍事,御史大夫為副相兼監察之職。九卿分掌各項事務。
公卿皆非世職,選用天下人才,為國服務,榮譽職位全系功勞大小,再由皇帝任免。
設郡縣兩制,郡受中央直接管轄,縣下設鄉,鄉下設亭及里,將秦吏深扎入秦基層,在短時間內動員國家力量。
秦所創的制度被沿用至今,被西方稱為,華夏文明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第一次趕超西方文明
漢
趕超劉徹瞬間擰眉,他不喜后世將西方提于嘴上,可又奈何不了天幕,只能暗自琢磨“希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