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眼角掃過搖搖欲墜的大公子,心底嘆息,屢屢駁陛下策令,也太過直白武斷了些。
復跪在冰冷石板上的扶蘇,臉上徹底沒了血色,嘴皮抖動不停,他不敢相信未來自己作為,蒙恬都要比他了解父皇,他們父子間為什么會相背兩端
漢
劉徹悠悠嘆氣始皇各政,就是少了仁義做外衣,才落得暴君下場。
他懶懶地撐起下巴,張口問殿內博士“扶蘇真屢屢勸解”
底下五經博士不向他提問細節,經秦末戰亂,許多史料盡被遺失,他們那里會知道此事
幾人絞盡腦汁回想后,才不確定道矯詔中有斥扶蘇屢次上書直言誹謗朕措施有誤。
陳勝吳廣密謀時,也曾提到過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以此來推,或許扶蘇真屢次上書時諫。
噗劉徹嗤笑一聲,向他們擺擺手沒再問話,從小與父親相密的他,實在不理解為何父子倆要走到末路
待據兒長大成人,他會親自為兒加冠,如同父親為他所做種種,他亦護據兒順利登上皇位,承繼大統。
因此蒙恬有理由質疑詔令存疑,他弟蒙毅還在陛下身邊當差呢,自己又領三十萬大軍抵御匈。
領軍、監軍都是大秦重事,扶蘇你又無過錯,怎能因區使者到來就自絕呢
任何君王都不會賜死手握重兵的將軍,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潛在含義從來不是玩笑話。
否則岳飛不會連收朝廷十二道金令,待其班師回朝后,秦檜折他羽翼后才將人逼死;
哪怕是戰國時期燕惠王想殺大將樂毅,也是先讓人代替其將軍職位,再召回他,以行殺令。
所以怎么看始皇也不可能賜死蒙恬
又不是朱元璋,怕繼承者壓不住老臣,只能開啟臣子大逃殺,血洗朝堂。
可惜扶蘇死得干脆,蒙恬再也無力反抗詔令,將兵權交付給副將王離,自己被囚禁在陽周受審,等候最終的王令
宋
趙匡胤敏銳捕捉到岳飛二字,心情愈發沉重,樂毅被人陷害被逼逃離燕國,那岳飛呢
連收十二道金令,岳飛到底做了什么才讓朝廷連發十二道軍令
還有異族完顏構到底是不是他兒孫
又是靖康之恥又是十二道金令,幾乎要把他腦子攪作一團,太多謎團讓他無法看清后世大宋到底怎樣
明
再次被天幕點名的朱元璋顧不得許多,跳起來大喊“太醫,宣太醫”
又一把拉過太子朱標,緊張地上下打量后,才放心的呼吁口氣,叮囑道“要好好的,別讓咱白發人送黑發人,你爹撐不住”
朱標看了眼天幕承諾“我會保重自己,放心爹。”
心下卻皺起眉,能將爹逼得開啟血洗朝堂,新君定然年幼,他到底活了幾載
或者說他父親春秋多少
得到扶蘇確死的消息后,一直在外悠轉的始皇靈柩才返回咸陽,公布始皇死訊,陰謀三人組終于得到自己想要的
胡亥登基為帝;
趙高擔任郎中令執掌政事;
李斯竹籃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