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辱臣死,更何況是外族相欺,就連修道的張良都面盈怒色。
匈奴,你欺人太甚
聽到匈奴還要侍奉張皇后為母,
以此做漢家假父,
一向穩重的蕭何粗鄙開罵“有個屁的情誼”
別讓漢家逮到機會,否則弄死匈奴沒商量
呂后、張皇后是外交侮辱,那么匈奴肆意凌虐漢家邊境,無數黎民官軍喪命鐵蹄,那就是血海深仇,唯有血可以洗刷
兩國交鋒持續到漢文帝六年,冒頓大限將至,無力再興兵南下入侵大漢。
為保證匈奴內部權力交接穩定,來信重提兄弟合約,續漢匈結親之好,維持兩國和平,不復兵伐。
漢朝只能繼續送公主、送絲綢送糧食,直到漢景帝時才勉強達到邊境無大戰爭,偶有小股匈奴南下掠奪的穩定局面。
以上種種,對于有血性的漢家天子而言,匈奴的行為是將漢家的尊嚴踩在地上反復摩擦,是要打斷劉家脊梁,讓大漢子民匍匐在地,為奴為仆。
這是天大的恥辱是子子孫孫猶可報的世仇
所以在漢家,不擊匈奴不配為漢帝,即便到了漢哀帝時期,仍對匈奴進行拉攏分化,拼死打壓匈奴勢力。
甚至到漢末三分天下時,據守北部的曹操仍然實行漢武帝的政策,痛毆匈奴沒商量
漢
天幕說得沒錯,不打匈奴就不配為帝
憶起匈奴對漢家的侮辱,劉徹目色發狠,胸口猶如一團火在燃燒。
他猛地起身展開雙臂,振聲道“燕地、代國、上谷、雁門等地,埋的全是我漢家子民的血肉白骨
自朕登基以來,邊境就有三任郡守死戰匈奴,數萬百姓被掠奪草原,不知其蹤。”
他側身指向天幕,盯著宴上眾臣一字一句道“朕不打匈奴,難道要讓漢家世世代代做血包嗎”
為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漢家辱于匈奴,今要雪恥,當以殺匈奴為始。
宴上大臣,全部起身下跪叩首道“臣等愿以卑微之軀,供家上驅策,摘血包之辱,重振大漢男兒威風”
若說劉邦呂后時期,國力孱弱力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那漢文帝就選擇用糖衣炮彈軟化對方。
對付匈奴之策正是賈誼提出的建三表、設五餌。
建三表是
1建立漢朝及匈奴之間信任關系;
2再以仁愛來對待匈奴,用禮儀感化匈奴野蠻舉止;
3以誠信友愛為操守,讓匈奴明白并遵守漢天子的原則;
而設五餌則是
用美食、美物、音樂及其他物質享受,來腐蝕匈奴的口、鼻、耳、心、腹,使匈奴生活墮落,達到削減敵人實力。
用現代的話講全面文化入侵,從精神上改造對方,讓匈奴從此身陷溫柔鄉,不復勇壯;
計策很好,問題是匈奴不是漢朝小弟,而是能壓漢朝一頭的巨無霸啊
漢
劉啟仰頭看著天幕冷笑“匈奴仗著實力在漢之上,肆意吞噬漢家血肉,漢家無論
怎么投喂,
都是一頭喂不飽的豺狼”
他低頭看著懷中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