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森冷“徹兒,記住將來你打敗匈奴后,一定要把中行說拿來五馬分尸”
小劉徹撓了撓臉頰,有些不解“中行說”
“是的,就是這漢家賊子。”劉啟說講起中行說時,眼底殺氣一閃而過“為漢家之大禍”
賈誼的五餌謀劃在匈奴貴族中很有效果,各王部族皆喜華服美食,開始對生活出行樣樣挑剔。
假以時日,在漢家糖衣下,匈奴定成為軟骨頭,不足為懼。
可惜被中行說這個漢賊給破壞殆盡。
他勸單于遏制匈奴奢侈風氣,當眾將繒絮做成的衣褲,在雜草棘叢中,以示它們不如匈奴的旃衣皮襖堅固。
又力勸匈奴將漢朝的食物全給扔掉,來保持匈奴悍然之風。
小劉徹皺起眉頭“他是投匈奴的漢臣嗎
漢民投匈奴為官,匈奴率眾部歸大漢在當下都極為平常。
如他的伴讀韓嫣,就是韓王信的后代。
當年韓王信投匈奴后,他的小兒子韓頹當、嫡孫韓嬰重歸大漢,被先帝封為弓高候和襄城候。
弓高候在七國叛亂時,立屢功績,被父皇加功晉爵,榮傳兩代。
見兒子有疑,劉啟抱住他微瞇雙眼,慢慢道出漢賊來歷“他是和親陪嫁宦官,因不愿離京就對漢起了怨恨之心。
到匈奴后立刻歸降,為老上單于獻計我漢統計之術,幫匈奴分條編戶人口和牲畜,遺補匈奴制度漏洞。
又仗著單于信任,多次慫恿匈奴舉兵入侵漢家,奪我漢家軍民性命。”
漢臣投匈奴后,大多不會主動迎上故國,只有中行說此賊,不斷煽動匈奴對大漢舉兵入侵,讓人恨不得生吃血肉,方解其恨
聽完中行說種種,小劉徹皺起眉頭氣道“此獠就是漢奸,合該受五刑,以祭邊境死去的軍民冤魂。”
說著轉身拍拍父皇胸脯,信誓旦旦道“父皇放心,兒臣必誅此獠,哪怕他死了孩兒也學伍子胥掘墳鞭尸。”
定要他死無葬身之地
建三表的政策,要自身實力壓過對方才能奏效。
匈奴所控制奴隸人口約有六十萬,其中漢人奴隸至少十多萬,西域等奴隸者不下二十五萬,鮮卑、白羊等地的奴隸超過二十萬。
加上匈奴控弦的二十五騎兵,其實力如當年白英國在中東的地位,此時的匈奴立于世界之巔,怎么會聽中原的仁義道德
再仁義道德也打不過匈奴鐵騎。
所以漢武帝清楚匈奴秉性,但朝廷部分官員不這般認為,他們認為和親、開通邊境貿易,比興兵征伐收益高,又能讓大漢維持基本穩定。
所以為什么不能犧牲小我,造福大眾呢
當以面對匈奴和親的提議,博士狄山支持犧牲小我,造福大眾的和親要求。
面對對方極力贊同,漢武帝問他“我讓去
你去治理一郡,
能讓匈奴不犯嗎”
博士狄山挺胸坦然“不能”
漢武帝再問“那么治理一縣呢”
狄山有點慫“不能”
事不過三,
漢武帝最后再問“那邊塞上要險之處的城呢,你能抵御匈奴嗎”
害怕的狄山逞強“能”
然后就被漢武帝派到邊塞,一月后恰逢匈奴進犯,狄山用頭顱給了回答陛下,仁愛果然不能抵御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