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得遠征戍守邊疆,或在本州轄境內及其他州府執行他州鎮防任務。
宿衛上番輪番拱衛中央朝廷。
如地方軍府離京城五百里內,稱為五番,千里以內稱為七番以此類推,最高等級為十二番。
后方勤務指在城門、倉庫、渡津、館驛的守衛和車坊等司衙站崗
唐
武則天半垂眼眸,靜靜地聽著天幕詳解大唐軍事制度,幾息后才抬眼掃過殿內“后世唐皇居然棄國都而逃,還有半點太宗風骨”
近年隨著她年歲漸長,朝中要她還政李唐的呼聲越重,她獨坐御位舉目四望,竟找不出半個權重心腹。
就連他的宰相狄仁杰都在暗示她李唐自在人心
見殿內群臣低頭不語,武則天冷笑天子尊位,當是能者居之
后世李唐自在人心,卻無能出逃,可對得起人心二字
到貞觀十年時,全國折沖府達置府634所,關內261所。
所以軍府中,關內折沖府的軍事素質在大唐當屬于頂尖,再加上唐初宰相大多出身關隴地區,所以唐初國策也叫關中本位政策
天幕沒有詳細講解關中本位的意思折沖府分三等,上等軍府兵力1200人以上,千人之內為中等,八百以下為下等軍府。
每歲冬季,各地折沖都尉以教軍卒軍陣、戰斗之法,以強壯大唐軍力。
唐太宗在政治邊境穩定后,把原來的十男丁征二人,改為十二男丁征一人。
而服役年齡則是滿二十開服,到六十歲除役,玄宗時期一度改為二十五歲服役,五十歲即免
秦
秦始皇細瞇眼眸,咨詢地看著天幕展現出的折沖府位置,發現它分布位置與大唐戶口數額不一致。
這是他神色詫異地挑起眉,發現
一處大唐隱患,唐王朝的折沖府重點拱衛關中,分布其它地域較少,嗯他思索幾息,提墨把大唐置折沖府的模式稱為內重外輕。
再結合天幕言大唐節度使集各實權于一身,把原先的內重外輕政治模式,改為內輕外重,頓時明白安史之亂亂于何處
各地藩鎮背離大唐中央時,帝國也就瓦解消失。
這一刻秦始皇與劉徹共腦,甚至他還笑著補充幾句我大漢資產百金者為中產之家,畢竟有恒資者方有恒心。
天幕講秦時,曾言民眾徭役過遠,以致負擔過大,唐初期中等人家出征建功定是積極,但是戍守邊疆嘛貞觀本就缺人,唐太宗用異族調守疆,也需要定量的大唐民眾戍守,安穩時期的戍守之苦不是所有良家子都能承受。
所以戍守還是要落到更底層百姓身上,別問他為何知曉,他可是大漢皇帝。
秦漢唐加上咱們現代,能當兵的都是良家子,平時農耕不含現代,戰時上陣殺敵,走的是農兵合一的路子,把農兵合一的能力發揮到最大化
天幕頓了頓補充道用唐太宗的話講給朕一千兵,可殺胡騎數萬人。
這句話比遼太祖說的“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要霸氣多了
秦始皇朕有虎秦之師
劉徹漢家軍士聲傳西域
李世民呵呵天下無敵
朱元璋a朱棣唐太宗,遼太祖在可是跟你大唐交過手的哦
天幕言歸正傳咱們現代當兵要政審,唐初當兵則看家資,中等以上人家才有資格做府兵,正因府兵頗有家資,他們才能武器自備和錢糧。
如木蘭詩所說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大唐民眾愿意自帶武器為朝廷開疆拓土,是因府兵在唐初政治地位較高,不僅免其身租庸調,同時也是廣大民眾的上升渠道。
如府兵征戰回鄉后,會獲得優先授田資格,即便戰死家中有孫未成丁者,口分田也不會再收回,同時還可以得到相應的戰功勛田。
要是能立戰功,則進身朝堂改變自身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