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祐是唐太宗第五子,母親為陰妃,被封為燕王并拜為同州刺史后,他并沒有前往藩地,史稱因病滯留長安。
直到貞觀十五年時,才前往齊地封地,結果兩年后謀反,偏偏他的謀反鬧劇牽連到太子李承乾
唐
牽連到承乾李世民剛剛微松的心,又瞬間提了起李祐性情素來乖戾缺少德行,與承乾等人并不和睦,怎么會牽連到他
房玄齡等人亦是同樣想法,陛下今歲貞觀二年才封皇五子為燕王,難道是因楚國公李智云
當年李唐在爭奪天下時,隱太子未帶幼弟李智云離開,后被隋朝刑部尚書陰世師殺害,年僅十四歲。
后來高祖太原舉兵后,陰世師與骨儀還挖李氏祖墳以示懲戒。
而燕王李祐母親陰妃,正是陰世師女兒。
難道陰家一直對陛下有怨所以挑撥天家父子關系
群臣所想,李世民并不知曉,此時他才知曉天幕殘忍,神跡將未
來慘劇生生擺在眼前,是否能改其事態痕跡,他并不知。
他抬起頭苦心不知漢武帝的太子據起兵時,是何心情
痛,剜心之痛矣
事實上李承乾謀反被爆非常奇怪,李佑并不是串謀李承乾謀反,他起兵是因他舅舅陰弘智的話太宗多子,你當多招壯士保衛自己。
為什么因為唐太宗多子,他就要保衛自身
難道說李佑知下任帝王容不下他
這句話的真相我不知道,但李佑起兵后被杜行敏等人平息。
之后唐太宗派人審查齊王謀逆,卻發現李承乾身邊的刺客紇干承基,也牽涉其中。
在審問紇干承基時,他為了脫罪,把李承乾謀反的消息說了出來,以此將功贖罪
秦
秦始皇低頭處理政務,并沒有將注意力放在天幕上。
唐朝繼承之亂,說到底就是一段另類版本的鄭伯克段于鄢,兄弟走向陌路,最后相殘。
漢武帝太子之亂,在于知,父子互不相知,隔閡自生。
唐太宗太子之亂,在于愛,愛到越過禮制。
而他大秦太子之亂呢
秦始皇批閱的手一頓,在于志,父子志向相反,緊繃而裂。
天幕語氣不解按理講李佑謀反是防他的兄弟,但李承乾身邊刺客卻牽涉其中
并且李佑謀反后,李承乾還嘲笑他孤居今天之地,距離大內宮廷僅二十來步,我都不敢反,你齊王遠在齊地居然敢反。
結果笑聲未斷,紇干承基就進了死獄。
然后李承乾謀逆就暴雷了
天幕閃出一張自己打自己的圖像,未等人看清圖像內容,就消失不見。
李承乾與李佑共同之處都愛招攬刺客,李承乾不知李佑謀反,偏偏他身邊人卻被牽連進去,難不成刺客之間還有刺客群共享消息
誰要謀反先在群里聊聊被抓就舉報減罪
天幕又展出一幅圖像,上面一帶到刀小人對著手中小方塊手機大喊最新消息,最新消息,齊王招刺客謀反,八百塊一天,八百塊一天,包吃包住,還包黃泉車票,報名速從
畫像很滑稽,但歷代君臣都笑不出來,特別是李世民。
聽到李承乾謀逆時,他高懸的心頓時砸在地上。
很疼,但已經麻木了。
他低頭再次貼了貼稚奴柔嫩的小臉蛋,冷靜地聽著天幕講述;
唐太宗命房玄齡、孫伏伽等重臣同審后,確認李承乾有反形已具,只還未行動便人告發。
面對太子謀逆,唐太宗痛苦非常,即使心痛難忍,仍要苦心保全他,將他廢為庶人流放黔州。
而李佑則是廢為庶人,賜死于內侍省。
因此李佑生母陰妃,抱著唐太宗的腿發出靈魂質問太子謀反被廢,為何佑兒謀反要賜死
同是你的兒子,為何要這樣
陳雪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