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因氣候變得國力強盛,同樣高句麗地區農耕產量亦是大漲。
再加上高句麗吸收了不少隋末移民,中原技術強壯自身。
最要的是遼東等地,本來就是漢朝開辟的舊土。
唐太宗是收復舊土,哪里稱得上征討呢
沒找高句麗要租前已經很仁慈了
秦始皇皺眉那不就是燕國舊地
哦,不對,現在是朕大秦領土,朕在清川以南設置上下軍障,鞏固邊境。
怎么沒了
早已看過大漢輿圖的劉徹那不是朕的樂浪郡、臨屯郡、真番郡還有玄菟嗎
怎么沒了
高句麗是個多城邦,且山路難走的半漁獵半農耕國家。
它跟突厥不同,對付突厥可以依靠野戰殲滅部落主力使其滅亡,但對付高句麗不行。
并且高句麗山路難走,要攻打它首先后勤就是個大問題難。
唐太宗沒達到快速滅高句麗的原因,除了氣候早寒,唐人不適應外,最大的問題是后勤沒跟上。
但唐太宗能以戰死兩千人,換取高句麗12萬人戰損,占領遼東半島重要據點,已經是軍事勝利,只是沒達到唐太宗滅國目標罷了
唐
魏征等人顧不上醋芹指責,連忙對著天幕展出的平高麗輿圖描繪起來。
高麗是朝中噩夢,隋煬帝三次征高麗把隋朝賠了進去。
而大唐呢
陛下又征了幾次高麗
房玄齡瞬間想到先前講的狹鄉獠人反,還有天幕曾提過一嘴,陛下修宮殿一事。
在心中迅速核算下,沉沉地嘆了口氣,正猶豫是否要諫言時,就聽到魏征開口“陛下,老臣走后民間服役過多,你忘了隋朝末年慘劇了嗎”
被諫言的李世民委屈那是未來,朕現在還沒做那些事呢
天幕長嘆貞觀一朝,大唐要面對西南吐蕃,漠南東突厥,漠北薛延陀,西北的西突厥,東北契丹,遼東高句麗的強敵環伺局面。
但是大唐君臣以他們的智慧,在極短的時間內恢復國力,壓制周圍所有強敵,傲視周邊強國
陳雪想了想換了個說詞唐太宗治下的國家,就跟他打江山時一樣,隋末群雄因為他強顯得弱小。
而大唐周邊國家因大唐強盛,而顯得弱小。
這也是為何唐朝宰相狄仁杰說文皇帝櫛風沐雨,親冒鋒鏑,以定天下,傳之子孫。
唐人認為立大唐根基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而不是李淵
武周
突然榜上有名的狄仁杰微微詫異,目光隨即撞上陛下視線。
他微垂眼簾心思幾轉,已經明白自己為何要說那番話。
武家想要武氏子孫做武周太子看來陛下想要把李唐江山移給他族
狄仁杰眼眸微瞇,自己說出這番話的潛在之意天下是太宗打下來了,能接任李唐江山的只有李氏子孫。
他余光掃過女帝,收斂了心緒靜聽神跡講述。
沒有唐太宗這個時代大變局的破局者,我不知道華夏中原要如何面對虎視眈眈的突厥,還有與大唐同時崛起的阿拉伯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