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斟酌道“應是部分歸降吐蕃的阿拉伯人,否則”
他抬頭望向輿圖,從阿拉伯半島遣兵到益州不知要折損多少士兵糧草,屆時阿拉伯的哈里發,真要跟秦惠文王一樣,抱頭在宮內核算本國虧本多少。
出乎意料的是,天幕并沒有講解戰役經過,而是說起了其他
高仙芝,大唐高句麗人,軍人世家,從小跟著他爹從東到西,橫跨大唐萬里到安西參軍謀求升階。
天寶六年,唐玄宗令高仙芝為行營節度使、宦官邊令誠為監軍,率一萬唐軍遠征小勃律國
天幕將遠征路線描出,高坐廟堂的君臣首次見到萬里之外的蒼涼巍峨,茫茫雪山春夏飛雪,戈壁晝夜飄風
或許是天幕輿圖做得太好,他們耳旁還響著勁勁寒風,只覺得風大刮得臉疼。
有宋臣下意識地摸摸耳朵,悄聲嘀咕“安西乃不毛之地,取之于國無用,反倒勞民心力,唐玄宗太過勞民,不是有明君所為。”
勃律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吐蕃想要控制安西,必須從勃律進出,大唐想要扼住吐蕃外張,也必須控制勃律國。
勃律的位置放到今天,就是在克什米爾地區,即使現在這個區域對我國也很重要。
因為它是新疆入西藏國道219的必經之路。
在唐蕃爭奪下勃律國一分為二,小勃律國被大唐所控,大勃律被吐蕃吞化。
后來吐蕃趁機將小勃律占據,還逼迫周圍二十余國歸附吐蕃,把對外擴張的觸角滲入中亞
天幕講述時,突然展出一張輿圖面對吐蕃的勢大,大唐十年間換了二個安西節度使,都無法收復勃律土地,直到高仙芝出現
唐
“快,給朕臨下”李隆基騰身而起,望著天幕上詳細的輿圖激蕩不已。
太詳細了,山川、河流、地質狀況他滿目癡迷地望著這幅中亞輿圖,有此圖在他就能更好控制西域中亞。
按天幕所列,明歲吐蕃就會與阿拉伯帝國共擊拔汗那國。
如今他曉得天機,那李隆基眼眸微瞇,面上透出微妙的笑意
拔汗那國是漢朝
烏孫國的后裔,自來歸附大唐對朝廷態度甚恭,既然他知子國會被敵人攻擊,作為天父的他怎么能袖手旁觀呢
他回身踏上御階,一步步地走到最高處,居高臨下道他在何處
南漳的作品秦皇漢武看我校歷史作業評選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
如今大唐安西四鎮并不平穩,所調軍將中并無高仙芝名諱,一生間百官竟是面面相覷。
幾息后宰相姚崇出列道“或許高仙芝還未顯名軍中,不被朝廷所知。
待天幕講述完畢,想必也能知他來歷。”
唐玄宗隨意點點頭,看向天幕的目光中,終于有了幾絲溫度好歹對他有幾分用。
而不是總透露安史之亂,暗指他為君不正,使大唐跌落深淵。
哼他李隆基是開創大唐極致盛世的人,豈會做讓人摸不著的玄宗
高仙芝遠征勃律國,一共經過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先行軍一月。
高仙芝率部從安西庫車出發,一月后才到達塔里木盆地的西南角疏勒新疆喀什。
第二階段地獄行軍兩月。
從疏勒休整幾日后,大軍經過雪山,爬過海拔四千到七千米的帕米爾高原,轉過堿池地,經歷兩月到達五識匿國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的界河--瓦罕河。
第二階段在勃律國范圍內悄悄行軍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