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天幕上的詩句都是游歷所寫,跟大宋不同。
大宋丟人大明不丟人。
為何唐太宗會引來各代文臣追捧
很簡單,除了能讓良將得用,直臣有為外,還因為唐太宗自己很強
軍事有事他先上,戰前不退縮,與軍卒共披甲,結束隋末亂世一展天下太平。
政治他有主見的同時,也善于納諫,兼聽則明;
性格寬容有人情味,真性情又接地氣的同時,又有毅力克己復禮,顧念舊情。
用現代的話講就是唐太宗就是個六邊形戰士
漢
劉徹默默地猜測著六邊形戰士含義,順便把唐太宗與自己比較。
用人方便,他自詡不比唐太宗差,甚至能更勝一籌。
他撐著下巴,眼角撇過不作聲的群臣,對他們臉上流露出的向往并不在意。
自己定期更換朝中重職,才能激勵朝中眾臣更進一步,在身居高位的引誘下,他們才會努力施展才能,為大漢效力。
他的做法難道不對
明明很對
唐太宗雖好,但他走的是小朝廷,人數精簡職位偏少,不利于官員升遷。
而他空職行為就很貼心了,人人都有機會當丞相。
他摩挲著下巴自我判斷用人還是朕厲害。
只是劉徹微微掀起眼皮,自己唯一短板就是沒有親身上過戰場
不過他眼眸落到衛青霍去病身上,臉色露出一絲笑意朕有帝國雙壁,不缺武功
在胸懷、能力及性格魅力組合下,讓唐太宗對自身充滿自信,他能做大唐領頭羊
正如他自己所言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
這種強烈自信,給予了臣子極大的安全感。
你有才學,可以在朝廷上提筆安社稷;
想要君臣佳話,可以學魏征做個名垂千古的諫臣;
身為武將可以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成就赫赫威名,卻不用擔心被莫須有的罪名折了性命。
就算你喜歡抬杠如機槍掃射朝堂,被同僚厭棄,也會有明君看穿你的本質,贊你疾風勁草,板蕩誠臣。
在他手下不用郁郁不得志,被迫寄情山林陶淵明;
也不用擔心立下功業,卻被冤斬南門于謙。
無論是那個階層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達成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宏愿
秦
聽著天幕滿滿的贊
揚,秦始皇輕笑后人真是愛唐太宗。
唐太宗用人之能,甚有獨到之處。
不過他亦不差
只要能為大秦出力者,即便是六國遺民,他亦能接納
他半垂眼眸,輕輕掃過殿內群臣“朕維初在昔,要四夷八蠻盡皆臣服,讓民遮蕃息,天祿永得。
是以除了爾等從協外,朕需安邦賢才,諸位若有賢者當可舉薦,朕重重有賞”
群臣齊齊躬身應承“諾”
武將并無多少心思,而各家博士在躬身瞬間,余光與身旁同僚悄然一陣刀光劍影。
有天幕泄出的科舉和造紙術,他們能預見未來朝堂上有大變。
而這次舉薦,便是填充自己朝堂力量的最后時機,他們怎能放過
只是有博士心中暗嘆神跡泄出太多歷代朝政,對于大秦不知是福還是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