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天幕扎心言論,李隆基李隆基他臉又僵又黑,對天幕講述又無可奈何,總不能跳起來打神跡吧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夠不著啊
而劉徹則忍不住笑出聲后人挺尖牙利嘴啊,幾乎是指著鼻子罵人。
見他人罵皇帝,同為帝王的他肯定不喜,但人家罵的又不是他,所以關他何事呢
要生氣也該唐太宗氣,對吧
唐太宗他不氣不氣,不氣才怪
李世民氣紅了眼,可對后代李唐皇帝無可奈何,心痛無奈,抱著才出生的小兒子吸取力量。
稚奴,耶耶不氣不氣,耶耶真的不氣。
可是朕好想奏人啊
華夏歷史上比較著名的哭陵,一在唐代。
一是近代戰時,四百多名國君在孫先生陵前哭訴不公,這次哭訴直接將蔣光頭的軍心哭去大半。
而唐代臣民在哪里哭呢
唐太宗昭陵。
唐制有獻俘儀式的規定,國家將士打了勝仗要到昭陵獻俘,獻得最多的是蘇方定將軍,有三次。
而唐制同樣有規定,臣民有冤屈者,可以在昭陵跟前哭訴
唐
唐初君臣驚愕地瞪大了眼哭陵
難道后代皇帝讓臣民受了很多委屈
這一時間群臣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開口。
李世民一拳砸在案上,怒氣沖沖道“朕的子孫到底干了些什么”
竟然讓哭陵被后人所知,難道那皇帝比唐玄宗還昏聵
房玄齡斟酌著語氣,小心翼翼猜測“或許沒那么嚴重”
他抬頭看著天幕上第一次哭陵事例,無法說服自己,在昭陵前哭訴的人沒受到冤屈。
天幕語氣深沉為什么會在昭陵跟前哭訴
因為唐太宗在唐人心中形象,就跟圖書管理員在我們心中的地位一樣。
我們受委屈時會想要是他在就好了
而唐人委屈了,他們也會想要是太宗陛下在就好了
所以晚唐詩人李洞寫下公道此時如不得,昭陵慟哭一生休;
李商隱望著昭陵方向長嘆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馬來;
到宋朝時陸游亦嘆積憤有時歌易水,孤忠無路哭昭陵
啊
程咬金瞪大了眼,怎么回事
大唐人哭訴也就罷了,你們宋人怎么也來哭
你們不是看不起我們大唐嗎
原本心中憤懣的李世民突然卡殼,原來天幕說的哭訴是這樣的哭訴
就很突然,有點開心又有點小赫然。
大唐歷代群臣看著天幕上出現的宋明清各代的昭陵詩句,拜謁者有,借古悵意者亦有,頓時心中升起自豪感嘿嘿咱們太宗陛下可是提劍定江山的頂級帝王。
而大唐后期的臣子
,則望著詩句出聲要是太宗陛下能顯靈該多好
大唐定能重開山河,重返貞觀治世,而不是山河破碎,民生哀嚎。
而朱元璋的手,擺得跟朱棣一樣快別拉扯咱大明啊
那是大宋哭訴,跟咱大明無關系。
大明挺好的,不需要向幾百年前的唐太宗哭訴腹中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