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商籍,按律不能應試,想要踏上仕途只能干謁自我推薦。
五年前他趁圣人狩獵獻上大獵賦,期望能得賞識,可惜無果。
在長安踽踽二年,除獻詩玉真公主結識季真賀知章外,仕途如蜀道行路難,只能歸去來離開長安,另求出路。
“哈哈哈”他提酒入喉,飲罷大笑“詩仙啊”
自己有詩仙之名,那仕途呢
即便棉衣穿久了容易變硬變澀,需要定期舊棉重彈,但對百姓而言,棉衣在冬日是最好的御寒物。
所以黃道婆的產業升級意義非常大,更重要的是無論哪方州郡前來求教紡織技術,黃道婆也大方傳授。
時人為了感激她特做民謠紀念黃婆婆,黃婆婆,教戒紗,教我布,二只筒子兩匹布
在技藝不外傳的古時,她的行為雷鋒,所以黃道婆去世后,民間自發為她建祠立廟,過節時祭祀上供。
香火到清朝時仍然不絕,甚至清廷把祭祀黃道婆作為官方祭祀。
與蠶神嫘祖、儒圣老子等統治者認定的祖師不同,黃道婆的祭祀是從下而上的祭祀,也就是說她是百姓認同的祖師
因百姓對其信仰太深,使得朝廷不得不正視她,承認她對紡織業的貢獻和地位。
所以到80年代時,上海和海南對黃道婆的歸屬展開了明爭暗斗。
上海把棉花作為市花宣揚自己紡織史,海南反手就以黃道婆為核心,建造了一系列黎族紡織技藝園區
明爭暗斗
為什么要爭眾人驚疑時,就見天幕突然跳出兩小人,一人頭頂上海,一人頂海南;
上海她是我松江人;
海南她在我這過半生;
上海她在松江把棉紡技藝發揚光大;
海南黃道婆學我黎族技術,就是黎族人;
秦始皇望著說著說著就打起來的兩地,非常不解后世地方為何要爭
松江民眾與崖州民眾同樣不解,但并不妨礙他們加入爭奪戰
松江上到縣令下至孩提,都扯著嗓子朝神跡大喊“她是我們松江娃,是我們的”
“是松江娃”
而崖州民間亦是不服,松江人竟然想獨占功勞
非常不服氣的崖州人甩開膀子大聲反駁“她是我的,沒有我們哪有她技成”
連在京師的蘇軾都大喝一聲我大宋人
他身旁的蘇轍
秦始皇a劉徹a李世民a朱元璋,望著彈幕瞪大了眼現在與天幕聯系很容易
朱元璋不停地質問天幕朕標兒到底怎么沒的朱棣那小崽子怎么當上皇帝的
半晌過去,他的心聲并沒有化到天幕上,上面仍是黃道婆是我松江人、明明是我崖州人等語言,密密麻麻疊成一片。
吳曉思看著彈幕瞪大了眼,怎么回事學校直播是捅了上海海南窩了嗎
彈幕怎么全在爭黃道婆屬于哪
上海vs海南
兩地政府爭是為了文旅資源,他們爭又有什么用
不都是中國人
她清了清嗓子,趕緊平息事態黃道婆是咱們華夏人,沒什么好爭的,要知道她在國際上的聲譽,遠超大部分帝王;
德國庫恩博士撰寫紡織技術時專門用一專章來論述她,此章被收入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
在80年時政府還
出過她的郵票,她的事跡為歷史教科書上必考點,記住啊有考試的
天下人都見到天幕展出一幅圖像,圖像上是藍帶扎鬢的婦人,筆觸簡單卻質樸素明亮,上面寫著黃道婆公元十二世紀中葉十四世紀初元代紡織技術家;
中國人民郵政60分。
郵票是何物他們并不知曉,但教科書難道是他們想的那樣頓時李世民眼眸微熱,矜持地輕問群臣“教科書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