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宦官能在歷史里能留下正面形象的不多,蔡倫是其中之一。
他改良的紙張質量好成本低廉,所以鄧太后推廣新政時,蔡侯紙就是最佳的傳播工具
天幕輕嘆漢和帝親政后每夜批閱奏章至深夜,因太過勤勉還得了個勞謙有終的稱號,可惜熬夜多了身體不好,年紀輕輕人就沒了,可以說永元之隆是漢和帝用性命換來的。
他的死是東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如果他不亡或許蔡倫會有個善終
漢
蔡倫雙膝一折,撲通一聲跪了下來,伏手打著顫告罪“陛下臣”
劉肇一愣,沒想到天幕還提及了他。
自己竟然早逝
鄧皇后早已忍不住下令“傳侍醫”
說罷又仔細地打量了陛下一遭,含淚勸諫“陛下,為大漢計你也應當保重自身才是啊”
陛下自幼被竇太后把持朝政,好不容易奪回天子權柄后政事不怠,燭火不息,陛下是生生地把自己熬沒的啊
劉肇點點頭,要是能好好活下去,他也不愿早逝。
畢竟他是大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為大漢國祚他也要好好保護自身。
天幕沒有再提東漢國祚,而是把話題撥正紙的改良不僅僅是讓朝廷新政得到推廣。
如果把它放到世界層面看,紙讓文明有了積累根基,讓人類打破了文明生死循環。
自人類結繩記事起,世界就誕生了許多文明,它們彼此碰撞誕生更多的衍生文明,如亞特蒂斯文明、瑪雅文明等等。
這些文明的成果被人記在石頭片、泥板,以及龜甲竹簡上,但文明持有人一旦受到外敵侵襲,或是自身原因衰落,那么所產生的文明就不能再積累。
哪怕世人總結出四大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及咱們華夏,文明能延續的只有咱們。
文明不能積累延續,世界就談不上發展
當紙具有廉價優質的特點后,它就是承載文明累積的最佳承載工具
世界有了紙,各種文明才能真正穩定下來,也沒有出現過文明滅亡現象,紙沒出現在西方時,牧師們為了節省成本,把記載歷史的羊皮紙刮干凈來抄寫圣經,讓大量的歷史文明資料失傳。
可以說制紙是開啟了人類文明新紀元,它就是文明的長生不老藥
民間
天幕講解的造紙術讓天下人幾乎瘋魔,有了紙他們也習字讀書,后世兒孫不用像他們在土里刨食
,不用再受欺負。
年邁的老者立馬找到里長,提出全村齊心造紙,給娃娃們博出一個前程。
里長點點頭,仙人已制紙步驟道出,他們摸索著造紙,總能摸索出制紙之方,即便走錯路浪費的不過是些廢料。
旁人見里長應了,也跟著出主意“既然仙人說蔡大人是紙業祖師,那咱們也給祖師修廟,讓他保佑咱們能早日造紙成功”
此建議一出,得到所有人支持,當即就讓人收集原料浸泡,準備神跡結束后就開動。
所以蔡倫受到世人建廟供奉,被尊為紙圣,受到紙工和世人頂禮膜拜,難道不應該嗎
并且紙除了做文明載具,還能做武備啊
紙的本質是壓實的植物纖維,換句話就是當紙的密度大到一定程度后,它的柔韌性及防御性可以抵抗刀劍的沖擊,所以古人也把它拿來做盔甲的材料
東漢
啊蔡倫白面無須的臉色出現幾絲凝滯,紙還能這樣玩
劉邦a劉徹a劉秀a劉肇等帝王原本紙還有這樣的用處
后人,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