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鐵甲相比,紙甲輕便價格便宜,它經過千萬次捶打,用膠疊加厚度提高抗形強度,最后再用釘子固定,形成高硬度高韌性的鎧甲。
南北朝時就出現了紙甲,到唐朝時紙甲防御能力達到勁矢不能洞的地步,唐朝末年河中節度使徐商就靠著紙甲與突厥廝殺取勝。
后來五代十國時后周不做人,對百姓大肆劫掠,逼得百姓紛紛起義殺敵,當時百姓以農具為武器,用紙為甲,被人稱為白甲軍。
到了宋朝時,紙甲已是軍隊的制式裝備,其性能好到水軍專門上書不要鐵甲,就要紙甲的程度。
并且宋朝造紙甲的能力非常強,如宋仁宗時期一次性造三萬件紙甲,發放給陜西防城弓手
宋
趙禎聽到一次性造三萬甲,總覺得莫名熟悉。
等等
半年前他下令造紙甲三萬,發給陜西防城嗎
也就是說宋仁宗是他
到時明朝紙甲仍是標準防具,這時的紙甲與棉花結合制成緝甲,甚至還有專門配備的紙臂手,盡可能地保護身體。
甚至到現在紙甲仍然有用,要知道一本千頁紙就可以擋住9毫米的子彈。
那天有不長眼的歹徒闖進校園,咱們可以用膠帶把課本固定在手臂和胸前,作防彈衣使用,如果要效果好,就在中間塞些陶瓷片,讓知識變成力量抵擋物理攻擊。
甚至在二戰時期,紙升級為經濟性武器,德英兩國暗戳戳地實行紙武器計劃,它們準備印制對方的貨幣,用飛機空投給對方民眾,讓敵國發生通貨膨脹,達到經濟抗敵的戰略目的。
這一招被燈塔國學得最好,他印錢全世界買單
明
朱元璋聽到最后一句慕了,他印制寶鈔百姓不認,怎么燈塔國印錢就全
世界買單
他抱著手問幾個兒子“后人何時才能說到大明”
朱標等人面面相覷他們怎么知道
要不問問后人
朱元璋不耐煩地揮手“滾蛋,一個能用的都沒有。”
要是能聯系上后人,他還會在這里煩勞
朱棣等人正委屈地想要反駁,就聽到后人說起了另外一個祖師
跟造紙術配套的是印刷術,印刷術中活字印刷術最為著名,而活字印刷術的祖師就是北宋平民畢昇
民間
天下再次沸騰,特別是立志名留青史的士子們先有黃道婆,再有宦官蔡倫,現在連平民都能被后人祭祀
看著天幕出現的畢昇雕像,西晉桓溫心頭一片火熱世間皇帝那么多,能被世人記住的有幾個
若他從民生經濟著手,定能青史有名
他握拳踱步,勉強按下心中激緒他平定蜀地立下不世之功,但討伐前秦卻遭到失敗他雙眼微瞇,想到自己立下的誓言不能流芳百世,當遺臭萬年
桓溫決定從兩處入手一成功北伐恢復他名聲;二研制出民眾經方,做后世祖師
他抬頭眺望天幕,他臉上露出勢在必得的笑容能流芳百世,又何必做那遺臭萬年之人呢
印刷術的源頭是從印章和拓印技術發展而來,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化的傳播主要靠手抄的書籍。
手抄又容易抄漏錯,并且費時又費力,不僅容易更改學說真意,對文化發展也非常不便
所以秦漢時期把文化或是重大記事用石刻的方式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