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眼眸掃過天幕,輕撫鬢角唐玄宗是李家哪位皇子呢
按年歲當是她孫兒
她心中思量幾番后對上官婉兒輕笑“婉兒有才專秉內政,當是女官祖師也。”
上官婉兒低頭“陛下別打趣下官,西周就有女官之制,婉兒哪能稱祖師”
前朝隋煬帝把女官與妃嬪分離,把后宮事務交于女官統領直到陛下登基主導朝廷,女官才算真正地涉足政事。
而她就是直接
受益者
梨園弟子主要精通絲竹等傳統器樂的演奏,如笛子、箏、琵琶等等。
演奏的曲子大多為法曲,它是西域樂曲與漢族的清商樂結,也叫清雅大曲。
法曲可以配歌詞,梨園弟子經常向文人求詞,連唐玄宗都調過李白和賀知章跨部門合作。
比如李白大大的清平調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此調配的就是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它的表演形式有獨舞、雙人舞及群舞模式,可惜此舞曲沒流傳下來,現有的全是推算出來的舞曲
李世民該不會又被小日子搶了吧
天幕回歸正題其實戲曲也被叫做梨園,唐玄宗被戲曲界拜為老郎神,上臺拜老郎心里穩定不慌張。
實際上戲曲跟唐時梨園表演完全不同。
戲曲是有說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體的表演模式,如昆曲、湘劇、粵劇、秦腔、川劇等等,屬于民間俗樂。
而唐時梨園弟子主要為帝王服務,它是宮廷樂,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大型歌舞樂團。
唐朝的歌舞團除了霓裳羽衣曲外,還有胡旋舞、佛教中的佛曲婆羅門曲,以及胡舞涼州等,都是幾百號人共同表演。
宋代舞曲演變為故事歌舞為主線,如表演鴻門宴情節,類似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之類,像今天歌舞劇的雛形
劉邦倒喝酒的手一頓,放下酒樽推開漆盤撫掌大笑“沒想到朕也做了戲中人,甚好甚好”
一旁的樊噲難怪后人說柳敬亭要提及他,他成為說書故事了
唔,不知后人如何看待他應該不錯吧
元末時期就是咱們熟知的雜劇突起,舞曲漸漸落沒甚至不存于世。
嘉靖時期,遼州太守向朝廷進獻四部樂書,書中有前人從未發現過的多種雅樂舞,嘉靖帝龍顏大悅,立即嘉獎太守。
明時連雅樂都難以續傳,更不說舞曲傳承。
所以我們現在跳的古時舞曲,以漢唐為主,舞蹈動作從畫磚、壁畫上臨摹并加以編排而來
朱棣心里苦啊
大明雅樂雅舞幾乎斷絕,就連祭祀雅舞都跳不出完整的雅舞,只能雅俗混雜。
漢
劉徹指尖敲著節拍的后人唱出的詩經鄭風子矜篇,幾息后搖頭不喜“聲色松散不悅耳,無韻味長久,若在大漢當以治罪。”
他單手撐頭仰望天幕上熟悉的曲裾,眉目泄出遲疑“后人跳的是我大漢樂舞”
朕怎么沒見過
太常覷眼細望一驚,立馬上奏“后人所舞是太常新設盤鼓舞。”
盤鼓舞把鼓置于地上,舞者縱身飛躍而下,足蹈擊鼓而且歌且舞。
他們還在設計演練,后人就直接展出這就是抄作業的快樂嗎